第(2/3)頁 “我看子先在書中土豆和甘薯畝產(chǎn)都在五石以上,甚至可以達到七到八石,其產(chǎn)量可五到六倍于粟米,雖說這里邊有土豆甘薯濕重緣故,但即便如此,土豆和甘薯畝產(chǎn)也大大壓過了粟米,若是如此, 北地豈非可以盡種土豆甘薯?” 柴恪極為感興趣。 “大人,土豆甘薯雖然產(chǎn)量的確可以數(shù)倍于粟米,但是其也有幾個無法回避弱點,一是其是濕物, 不耐儲存,時日稍久就易腐壞;二是其口味較之米麥大不相同,尚難以讓廣大百姓適應;三是其原種幾次收成以后容易退化,產(chǎn)量下降較快,遠不及粟米穩(wěn)定,……” 馮紫英把自己所知曉的,一一作了介紹。 “唔,這樣吧,子先在書中有所提及,但是卻沒有說太多。”柴恪點點頭,“先前有人來找我,你可知道是誰?” “是誰?”馮紫英也很好奇,方才聽得耳熟,但現(xiàn)在卻又想不出名字來了。 “是明仲(吳亮嗣字)?!辈胥⌒χ溃骸斑€熟悉吧?當初可是他們幾個與你一道下的江南,……” “是吳大人?”馮紫英還真有些外,但立即就回過神來,難怪耳熟,和自己幾個月一道共事,只是這兩年未曾接觸了,所以一時間想不起來了。 吳亮嗣現(xiàn)在是戶部員外郎,和柴恪沒有直接工作上的聯(lián)系,但吳亮嗣是湖廣武穴人,與同為湖廣潛江人的柴恪乃是同鄉(xiāng),所以來拜訪也很正常,不過吳亮嗣顯然不可能是得到永隆帝召見的,這個時候卻來找柴恪說事兒,只怕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好事兒。 “嗯,你可知明仲來說什么事兒?”柴恪臉上涌起一堆烏云,語氣也越發(fā)淡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