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壬字卷 第二百四十八節 走先手胸懷天下-《數風流人物》


    第(1/3)頁

    “這是套筒刺刀?”走近工坊中的床臺,馮紫英上下打量一片熱火朝天的“車間”。

    這其實就是一個工作臺,工匠和學徒正在熟練地操作工具器械,加工著雪亮鋒利的三棱刺刀。

    這是馮紫英貢獻的“創意”。

    帶血槽,不適合砍劈,但更適合捅刺,更不易損毀,而且在后座上加了一個漸進式的套筒座,可以輕松地插入到火銃前方的特制突前座架上。

    在需要展開近戰的情況下,這種輕型火銃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迅速轉化成為一個不太標準的長矛。

    當然操作靈活度沒有那么高,但對于即將面臨生死抉擇的情形下,總比純粹如一根燒火棍一般的火銃要強太多了。

    畢竟許多士卒在成為火銃兵之前都進行過長矛的基礎訓練,而現在這個不倫不類的“長矛”,在面臨近戰的情況下,起碼能結陣抵擋一番,甚至救命和扭轉戰局。

    “是,按照大人您的建議,我們的工匠們綜合試驗了許多種,最后終于還是試驗出這種套筒刺刀最適合這種普通火銃的加裝,只需要在三棱刺上加一個套筒座,就能和火銃完美結合,應對一般的近戰完全足夠了,本身這也就是一個臨時應急的解決手段。”

    正在介紹的匠作總師不無感慨地介紹道,對馮紫英的“創意”也是贊不絕口。

    遵化鐵廠在交給京畿軍工坊之后,迅速成為京畿鋼鐵軍工聯合體的一部分,其工藝、管理和產量都迅速得到了質的改變,加上遵化鐵廠本身就有大量技術工人,這種蛻變式的提升比起從無到有的建設簡直要快太多了。

    而軍工作坊原本也有一定基礎,但是在技術層級上卻要比原來在永平的軍工作坊差太多,所以當來自佛郎機和尼德蘭的西夷工匠以及自身培訓出來的工匠陸續加入遵化軍工坊后,這里的產能和技術質量也一樣得到了長足提升。

    雖然在自生火銃的制作上仍然還存在一定困難,完全依靠手工打造的扳機機簧對工藝要求很高,隨意制作時間和成本也都花費甚大,隨意這邊的軍工坊主要還是以生產普通火銃以及斑鳩銃為主,自生火銃只能少量生產,一個月產量不足百支,低于在永平府那邊的軍工坊。

    但即便是這樣,也很不簡單了,遵化軍工坊只是經過了簡單的改造,和補充了一部分匠師匠人,就能達到現在這種狀態,已經讓山陜商人們十分滿意了。

    馮紫英滿意地點點頭。

    雖然火銃產能還沒有完全提升到讓人滿足的地步,但欲速則不達,只要有這批匠師匠人火種在這里,那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熟練匠人培養出來,日后軍工坊產能只會越來越大,產品質量也會越來越高。

    馮紫英已經建議兵部將王恭廠的火藥廠搬遷到遵化,這樣從鋼鐵、火銃、火炮和火藥的生產都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這既能節省成本,又能提高效率,可謂一舉多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