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僅僅是這一萬多人的問題,按照夏大人調查所獲消息,單單是吳堡這一個月餓死的饑民就超過了六百人,而且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慘狀還會更加嚴重,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解決之道,到今冬明春,吳堡縣七成以上的民眾都可能變成暴民亂民,這可是兩萬多人,……“ 汪文言有些沙啞的聲音在堂中回蕩,“這還只是吳堡,延安府最小的一個縣,旱情不算最嚴重的一個縣,葭州,三萬多人,綏德六萬多人,米脂五萬多人,西邊的安定,兩萬多人,南邊的青澗,四萬多人,不敢說這些人都會變成暴民亂軍,但是哪怕是一半活不下去,這都是十萬之眾,......“ 馮紫萸半瞇著眼,“文言,這只是半個延安府不到,或許朕施、安塞和甘泉情況略好,但是南邊的這些州縣呢?旱情比北邊更好,但為何亂民更多,局面更糟?甚至都已經過河去了,把平陽府都給攪亂了。” “大人,這可就復雜了,每一地都有每一地的不同情況,總而言之,客觀的,主觀的,都有。”汪文言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要說下來,一天都說不完,現在要說的還是先解決北邊的這些問題,只有先把延安府的北部穩定下來,才說得上有一個穩定的后方,一旦有事,榆林軍也能順暢的南下,否則,真要每次都遇上(本章未完!) 癸字卷 第一百六十六節 無米之炊,亦要生火 這種亂軍圍困,總有一次要玩完。 對于汪文言的滑頭,馮紫英輕哼了一聲,沒有再說,有潘汝楨在,說透了,尷尬。 解決亂民饑民問題,無外乎就是賑濟,清剿,招撫,但前者是治本,后兩者是治標,后兩者做得再好,到最后還得要落到第一條來。 關鍵是誰也不知道這老天爺還要折騰這北地多久,旱情持續,賑濟不可能一直繼續,那就真的只能一口氣往南跑,跑到能活命有飯吃的地方去。 “鎮璞,你是延安知府,對本府的情況最熟悉,你覺得當下的情勢,當如何應對”幾天接觸下來,馮紫英和潘汝楨也迅速熟悉起來。 雖然潘汝楨專門甄選出來的米脂婆姨還在朕施,還沒有來得及送進馮紫英的內宅潘汝楨自己也覺得與巡撫大人還欠缺點兒過硬的交情,但是馮紫英卻覺得此人乖覺,做事也有條理,可能在氣節上略微差了一些,對仕途太過于熱衷了一些,但是這不是壞事,對自己來說,甚至還是好事,只要肯為自己做事,自己不吝于給對方一些更好的前程。 ”大人,下官來了延安府四年,多少也巡視過本府下大部分州縣,若是三年前,本府各州縣情形殘破,百姓貧苦不堪,只能茍且為生,下官也曾想過如何解決這鄉間百姓生計問題,但奈何府里財力有限,每年賦稅是少不了,大多要轉繳給榆林鎮這是短短不能缺的,否則……” 否則就是榆林軍嘩變作亂的責任就要扣在他頭上了,這個罪責他是斷斷不敢承受的,一旦扣上,幾乎就要斷絕仕途了。 “從去年朝廷就應該免了延安府的賦稅了吧?”馮紫英皺著眉頭道。 ”是,去年開始朝廷免了,但是這幾年陜北各種災害不斷,百姓早就困頓不堪,家無隔夜之糧,稍有病痛,便只能是賣兒鬻女,……“潘汝楨自我解嘲地說了一句,“當著巡撫大人說一句不客氣的話,這陜北,一旦遭災,便是童男童女都賣不上價,父母要想多賣幾個錢,都寧肯過黃河去河東的保德、隰州、吉州、永寧,下人告訴我,最能賣得起價還得大同、太原,可太遠了,所以退而求其次能在蒲州和臨汾,也不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