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馮紫英一邊走,一邊聽鴛鴦地介紹。 對于他來說,整個榮國府更像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了,因為原來賈家的布置安排已經成為過去式了,取而代之的是馮家根據需要來進行布局。 像原來賈寶玉的外書房,就成為鴛鴦、平兒和金釧兒她們日常處理府里雜務的地方了。 同樣在榮禧堂背后原來的一大順連間,就成了沈薛林三女處理接待和研究事務的所在,鴛鴦她們要匯報,也會選在這里。 整個榮國府除了大觀園之外的這些建筑物大體也就是給了老娘和姨娘她們以及老爹所用,另外也就是下人仆役們,即便這樣依然顯得十分寬裕。 進了大觀園,一樣是感到變化極大。 因為榮寧二府打通,主要變化還是在大觀園和會芳園的合二為一。 馮紫英一行是從體仁沐德院,也就是賈政的外書房背后的小門進入寧國府那邊的叢綠堂的。 叢綠堂就背對著會芳園背后與大觀園連為一體的水面,現在兩府打開了圍墻,整個水面顯得更為廣闊。 從最北端的凝曦軒到南面的叢綠堂,從東面的天香樓—逗蜂軒—登仙閣到西面的凹晶溪館—清堂茅舍—櫳翠庵,原來在兩邊府墻間還有零星的假山石隔著,現在府墻拆了,這些假山石也一井拆除掉,這樣以來從凹晶溪館到凝曦軒之間這一片就算是水面了。 原來元春省親時的畫舫,向西向北可以沿著沁芳溪抵達秋爽齋和藕香榭,走柳葉渚到紅香圃和蘅蕪苑再過石洞,繞回來到蓼汀花淑,稻香村、蘆雪廣、綴錦樓、滴翠亭、瀟湘館、翠煙橋都就在這一線。 向東可以直接從玉石牌坊那里通過沁芳橋直通入凹晶溪館,然后抵達凝曦軒,然后再到天香樓、逗蜂軒和登仙閣這一線,可謂將整個大觀園和會芳園的景點全數串聯起來了。 「那大家伙兒就坐船,一起沿著這一線溜一圈兒?!柜T紫英興致勃勃地建議道。 自然沒有人來敗馮紫英的興致,畫舫不大,但是容納十來個人還是綽綽有余的,畫舫很快從叢綠堂一路向北,走了一個曲折盤旋的「凹」字形,最終形成閉環,而省親別墅就在這個「凹」字的凹陷進來的這一處里。 當然在「凹」字形的右下端和右上端,也就是東北端和東南端,分別就是從外河引入來的水被稱之為沁芳溪,然后又從東南端流出,這樣形成了這樣一個「凹」形環狀的活水。 應該說當初設計這個大觀園以及引入活水進來的匠人是花了很大心血的,單單是這引活水而入就不是一件簡單事兒,關鍵你還得要引入清泉活水,這里邊光是打點工部和順天府的花費就不會少。 這一趟畫舫游走下來也花了接近一個時辰,畫舫慢悠悠地在溪水中穿行,沿岸蔥蔚洇潤,草木繁盛,一行人坐在船上感受著溪面的徐徐涼風,觀賞著兩邊的各式建筑群落,還有那池水中碧葉紅蓮池水清幽沁人,欄橋朱碧交錯,端的是一副神仙畫卷。 便是沈薛林諸女已經走過幾遍,但是這從畫舫上游覽的這個角度又是大不相同,看得諸女也是心曠神怡,大為喜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