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嗯,有此擔心。”馮紫英點了點頭:“這兩年山陜情況略好,但是北直、河南和山東旱情又加重了,真的是沒有哪一年是風調雨順的,白蓮教趁機作祟,現在可能邊墻外的建州女真和蒙古人又有了心思,所以我才會提前卸任去北邊。” “聽說大人要拜河北總督,屬下先在這里提前恭賀了。”潘汝楨起身一禮。 馮紫英擺了擺手,一臉淡然。 “我們倆就不用這等虛禮了。河北總督,這個名頭倒是好,不是北直總督,這言外之意鎮璞你明白沒?這是把黃河以北的事兒都得要交給我,就包括現在已經開始亂起來了的彰德、衛輝、懷慶三府,甚至還包括開封府在黃河以北的地區,懷昌公信中索性還直接說,河南面的歸德府涉及到白蓮教叛亂的一樣歸我來處理,這是把我驢往死里用啊。” 潘汝楨也笑了起來,但隨即又道:“能者多勞嘛,誰讓大人您在軍務上這一塊干得太出色呢,不過大人還是得小心,北直和河南連為一片白蓮教勢力相當猖獗,屬下一路行來,便是在船上都經常提及,那些北直商人話里話外都說官軍疲于奔命,基本上沒取得多少像樣的戰績。” “嗯,若非如此又何必讓我去臨危受命呢,大來兄打得不好,很少憋氣,也和我來了信,談了一些事情,地方官員陽奉陰違,軍中悍將跋扈不仁,他身份有些尷尬,說來說去就掛了一個兵部右侍郎身份,沒給他都察院的身份,所以地方官員都有點兒自顧自己,不管大局,弄得他怨氣也很大。” 馮紫英當然知道這不僅僅只是袁應泰所說的那么簡單。 你自己指揮失當,自然難以得到軍中武將們的擁護。 而一旦多失利兩場地方官員們肯定就要人人自危,不愿意讓自己去當替罪羊了,做起事來都首先考慮自己。 加上袁應泰擔當也不夠,當然這也和他身份資歷有些關系,總而言之,各方面因素湊在一塊兒了,就成了這樣一副爛攤子。 好在袁應泰對馮紫英并無嫌隙,也知道馮紫英也是被趕鴨子上架,所以在信中也如實介紹了很多情況,到時候回京之后肯定還要交接一番,詳細介紹情況。 “大人和袁大人關系不錯?”潘汝楨很是驚奇這前任幾乎是灰溜溜走人的,居然還能和后任如此默契和諧。 “鎮璞,伱這就狹隘了,難道關系不熟,大來兄就要直接撂挑子不成?我和他原來共事過,打過交道,當時還是在永平當同知的時候,他在兵部當郎中,而且此事我也是被趕上場的,能怪我么?沒有我,也有其他人來接替他,他有什么好埋怨的?” 馮紫英笑了笑,“局面雖然危險,但是倒也不是沒有打開的辦法,殺豬殺屁股,各有各的門道,走馬上任之后再看吧。對了,鎮璞你是桐城人吧?” “對,大人還記得屬下的籍貫。”潘汝楨也有些感動。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