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京營地大規模南下,數萬大軍云集在新城、容城、安州和雄縣這一片,尤其是圍繞著瓦橋關這一要隘,大戰一觸即發。 實際上這個時候馮紫英反而很輕松了,薊鎮和宣府兌現了他們給自己的一萬一人三馬的騎兵,圍繞著周印想將王好義這一萬多亂軍接應入雄縣這三十里地展開了一場搏殺戰。 不打開這條通道,這一萬多亂軍要想從瓦橋關進入雄縣縣城,那就會成為一條死亡之路。 來回縱橫奔行的鐵騎可以輕而易舉地從任何一段路途上撕裂企圖北逃的亂軍,一旦停下腳步,緊隨而來的步軍又會用火銃加火炮洗地來讓他們明白什么才是專業的步軍。 在嘗試了先行突圍的三千人在渡過拒馬河(易水)不到十里地就被圍住,而只用了一日不到就徹底圍殲了這股亂軍之后,王好義和周印都不敢在嘗試這種純粹送死的方式了。 除非周印用自己的騎兵替王好義打開這條通道,否則這樣的突圍就是送死。 但作為宣府軍出來的周印很清楚義軍的騎兵要和宣府、薊鎮這種專業騎兵相比,實力相差太多,無論是單兵素質還是數量亦或是組織度,都不在一個段位上。 哪怕自己有萬夫不當之勇,也不可能單挑數千鐵騎。 可如果就這樣僵持,瓦橋關中那點糧食只能供應不到七日所需,再拖下去,官軍甚至都不需要攻打,瓦橋關內就會內內訌自崩。 救還是不救? 怎么救? 都是問題。 二十多里地加一座橋,看上去近在咫尺,但虎視眈眈游移不定的宣府和薊鎮的大隊騎兵就讓這二十里地通途變天塹。 周印甚至可以肯定官軍就是逼著自己從雄縣出去救王好義,然后精準阻擊,把自己這支救兵聚殲于雄縣城外。 而他們要攻打雄縣縣城的話,付出的代價起碼大三倍。 周印第一次發現自己竟然束手無策,進退兩難。 更讓周印煩惱的是來自霸州那邊米衡的消息。 拒絕了出兵救援王好義的建議,理由是霸州、保定(縣)、文安周邊也出現了河間衛軍,他們需要做好防御。 周印無語,一點河間衛軍都把你給嚇住了,那你還打什么仗? 還有,三縣之地,你能堅持多久,如果沒有自己和王好義的大軍在前面頂著,宣府軍和薊鎮軍乃至京營大軍早已經兵臨霸州城下了。 看著主將在城頭上來回踱步,滿臉焦躁不安,旁邊的幕僚也知道自己東翁的難處和糾結,但他不得不提醒對方,忍不住悄聲道:“周爺,救不得,也沒法救。” “唔,沒法救?”周印長吁短嘆,“那不救的話,雄縣就能守得住,你覺得米衡回來就我們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