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呵呵,誰去都一樣,就入稚繩兄你說的那樣,可能就因為和更熟悉一些吧,前兩年才去打了一仗,努爾哈赤怕是早就惦記著和我再來較較勁兒了呢。”馮紫英也笑得很開心。 “無所謂了,哪邊都是打仗,咱生來打仗命,對了,稚繩兄,欒城、趙州和元氏,白蓮亂軍都已經自動放棄了,只管接管了,估計是準備在高邑要和咱們硬拼一把,只要高邑一下,南部亂軍也就差不多可以解決了,剩下就得要解決南三府了,另外河南在黃河以北那三府,稚繩兄就指點劉白川渡河打吧,這家伙早就想要證明他的江北鎮不該是二流軍鎮呢。” 面對馮紫英良好的心態,孫承宗也是相當佩服,換誰眼見得就能一舉拿下平定白蓮之亂的大功,恐怕都難以接受這個時候突然要讓他半途而廢而去遼東面對一個危局的局面,但這家伙卻顯得滿不在乎,甚至很有點兒躍躍欲試的架勢,但這份心態,他就自愧弗如。 或許這家伙天生就是打仗的性子,作為文臣,這更是難得,在當下大周朝,可以稱得上文臣知軍第一人,他居其下毫無不滿。 “放心吧,紫英你都把仗打到這個份兒上,我只管來撿落地桃子,這種好事情換其他人來一樣能手到擒來,我來,都受之有愧了。”孫承宗和馮紫英關系其實很好,兩人也合得來,所以說話也沒有那么多客氣。 “話不能這么說,稚繩兄你在山西的功績,朝廷也有目共睹,這京畿中原,還得要有一員干臣來坐鎮,這白蓮亂軍易滅,但白蓮根源難除,這個道理稚繩兄想必是明白的,朝廷怎么來把這些根子也要給拔除,這才是最關鍵的,否則一旦風吹草動,又死灰復燃,這北地該如何是好?” 馮紫英的話也讓孫承宗深以為然,“這事兒我也有考慮,須得要多方齊心協力,既要斬草,也要除根,而除根也不是單純殺人那么簡單,要翦除其土壤,賑濟撫恤、教化,同時也要對地方這些豪族的盤剝和官府苛捐雜稅的苛厲要有一個對策,否則老百姓活不下去,就得要尋找幫助和寄托,我們北地本來就不及江南富庶,如果這些政策法度再稍有偏差,那就會釀成大患,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孫承宗的話讓馮紫英放了心,有這份思考,就足以證明朝廷沒選錯人。 “稚繩兄這般考慮,我就放心了,那今日交接完畢,我就要返京做準備了。”馮紫英也不無感慨,“打這幾仗,其實也沒怎么過著癮頭,這官越大越大,能親自上陣指揮的機會越來越少,只能在輿圖沙盤上過過癮了,……” 孫承宗也笑了起來,“你啊你,都官居二品了,還指望親自上陣沖鋒不成?朝廷也不允許啊,咱們文臣本來就是為帥,坐鎮中軍,運籌帷幄,深謀遠慮,發號施令,這才是咱們的本份兒,而武將沖鋒陷陣,這才是他們該做的,相得益彰嘛。” 馮紫英也點頭應是,“稚繩兄,朝中局面或有變化,可有耳聞?” 孫承宗也非不通世事之人,他是北直隸人和齊永泰是鄉人,雖然不及齊永泰和馮紫英之間的師生情誼那么深厚,但也一樣十分密切,對朝中局勢變化也明曉。 “聽說葉相和方相都要暫時隱退,齊相繼任首輔,但次輔尚未敲定,顧閣老和李閣老大概還有一番計較,但估計也不會有什么大的變故,至于湯謬二人,聽說繆昌期繼任禮部尚書,嘿嘿,他繼任禮部尚書,可就有點兒意思了。” 馮紫英和孫承宗都相視一笑。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