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最后一個話題還是馮紫英最重視的鞍山驛煤鐵聯合體。 鞍山驛煤鐵聯合體已經在今年六月份就建成投產了,因為遼東這邊各方面基礎設施都遠遜于京畿和徐州那邊,所以建設進度要比預想的慢。 總共耗時一年半,才算是讓第一座高爐建成投產,不過隨著第一座高爐投產,后續的幾座高爐也在七八月間陸續投產出鐵了。 只要能正常冶煉出質量過關的鐵料,商人們就已經非常心滿意足了,有了這一個起碼可以持續生產三五十年的礦區和復合體,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而且鞍山驛這周邊的各類資源都很豐富,水泥工場的建設也在去年四月份就開工建設,十月份就竣工投產,迅速應用于從鞍山驛到牛莊以及遼陽的驛道建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現在鞍山驛煤鐵復合體的生產已經進入了正軌,產量還在不斷攀升,第二輪擴建的方案已經出爐,即將付諸實施,而鑄造鐵軌,用以建設牛莊到遼陽直至沈陽的鐵軌道路也就成為了可能。 如果要說現在就把價格不菲的鐵料用來制造鋪在地上的鐵軌,商人們內心都還是有些滴血的。 這等鐵料隨便一船拉出去都能換來滾滾的銀子,可現在卻要鋪設在地上作為道路用,這怎么看都覺得有點兒像是敗家。 但馮紫英還是很耐心地說服了這些商人們,尤其是首先鋪筑鞍山驛到遼陽這一段,并在完成了十里地的鐵軌鋪筑,并將特制的軌道馬車用四匹挽馬輕而易舉地將四節大車用了半個時辰不到的時間拉到,而這四節大車上裝載了八十石糧食,這樣的運送能力讓所有商人都震撼了。 按照馮紫英的預估,用六匹挽馬其實可以拉到八輛大車,也就是可以運送一百六十石也就是二萬四千斤糧食。 如果按照牛莊到遼陽二百八十里地的距離,也就是說八匹挽馬可以輕松將一百六十石糧食在兩天時間從牛莊運送到遼陽,又或者可以將二百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在兩天之內運到,可如果走驛道,沒有六天時間的艱難跋涉,你根本做不到,由此可見這中間的巨大差距。 不提商業上的價值,單單是軍事上運用,都讓人怦然心動,而商業上的價值更是不可估算。 特別是這種運輸方式,對馬車的損耗也相當小,遠遜于在驛道上的行進磨損,對于沿路驛站的需求也可以極大減少。 所以在實驗了這十里地的馬拉列車的效果之后,商人們都接受了馮紫英準備在牛莊到沈陽這一段路途上的嘗試,當然這也需要他們這些股東們接受要把這三百多里地的鐵軌鋪筑在路上這一瘋狂舉動。 但隨著人口不斷涌入遼東,而從牛莊到沈陽這一線將會是拓墾的重點,所以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