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首先是顧秉謙代表內閣作未來五年和一年的一個總體規劃設想。 作為首輔,他需要提出未來五年朝廷要做哪些事情,要實現哪些目標,五年后整個國家會有哪些變化,在這一點上,馮紫英很是煞費苦心地與顧秉謙進行了探討溝通。 可以說這半個月里,馮紫英和顧秉謙呆在一起的時間比與家中人呆在一起時間還長,當然這主要還是嬌妻美妾們都還沒有從遼東回來的緣故。 馮紫英覺得自己除了要肩負軍務這一塊工作外,還成功地扮演好了內閣秘書長的角色,甚至比顧秉謙的一大幫幕僚表現更勤奮。 官應震、黃汝良和喬應甲與七部都察院的工作設想也都交到了顧秉謙這里,由馮紫英幫助顧秉謙進行綜合整理。 這也是馮紫英給大家帶來的新變化,提前一個月就和大家打了招呼,要有一個概略規劃,你作為一部首腦,肯定要對未來一年和幾年的部門工作有一個構想。 心里沒數那就和幕僚趕緊去商議,聽一聽下邊人的建議,自然就能湊得出來一個大概來,而不能等到走馬上任一年尹始,還在按部就班或者遇上事情再來應對處理這種模式了。 可以說馮紫英不斷冒出來的新想法新思路,讓顧官黃喬以及七部都察院的人都覺得新奇又心煩,但是仔細思考之后由不得不覺得的確有值得深思和改進的余地,而一旦嘗試著去做,也覺得裨益良多。 如柴恪說,起碼確定了幾個目標,推敲研究了實現目標的手段,然后再向著目標進發,至于說能不能實現,可以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再來不斷地修正調整,畢竟這也是新生事物,大家心里也都還沒有一個定數。 現在官黃喬三人都逐漸適應了馮紫英的“內閣秘書長”角色,很多事情也愿意和馮紫英提前溝通商量,按照馮紫英自己的設想,等到一年半載后,對軍務這一塊的基本構架成形,他會建議內閣小改組,孫承宗入閣,主管軍務,自己成為“內閣秘書長”兼不管部長。 當然這還只是自己的一個粗略想法,暫時還沒有公之于眾, “設立農部,也是考慮到當下時局的變化,本朝人口在近五十年間劇增,人稠地狹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民眾就食問題日益突出,解決糧食問題成為迫在眉睫的難題,……” 顧秉謙抑揚頓挫。 不得不說帶著幾分江南口音的官話出來,還很有點兒韻味,江南士人基本上都是這個口音,但南直與江西、浙江、福建口音還有些不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