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陣陣躁動中,終于迎來了四月初一。 大朝會的舉辦從奉天殿改到了皇極殿。 按照馮紫英設定的會議議程,先行舉行儀式,確立內閣和八部都察院的基本格局,但是再是讓重臣官員走陸路到遵化參觀京畿煤鐵軍工聯合體、盧龍——榆關的馬拉鐵路、榆關港,再從榆關港乘海船經大沽走通州返回京師城,這需要耗時大概四到五天時間。 這個安排也引起了一些爭論,不過在內閣內倒是贏得了一致認同,如果不讓很多人見識到這幾年北地因為重化產業而興帶來的變化,很難給他們深刻的觸動,尤其是很多一直在內陸和南邊兒為官的士人官員。 內閣目前只有四位閣臣,除了馮紫英為首輔外,群輔只有徐光啟、崔景榮、柴恪三人。 馮紫英一度考慮過讓孫承宗入閣,但這樣一來北地士人占了三人,恐怕就會引起很大非議,另外孫承宗本人也更愿意擔任兵部尚書,所以這事兒暫時擱置。 這樣的大朝會也是所有人都未曾經歷過的,不過按照馮紫英的說法,這種大朝會可能也不可能經常有,其名稱更應該稱之為代表大會最為貼切,至于召開時間,可能會是三到五年一次,將決定未來幾年朝廷執政治政的重點方略。 與會的官員和代表一共是一百二十余人參加了去遵化京畿煤鐵軍工聯合體的這一場參觀,只要是身體可以承受的,都需要去看一看,當然也的確有很多人不太感興趣,但是既然要參加這場會議,那就要遵守會議規則。 不過很快這些人就為自己的輕視而意識到了走眼,無論是煤礦和鐵礦開采,還是選礦運輸,再到高爐冶煉都讓他們見識到了這號稱大周朝乃至整個東亞第一的冶鐵坊的宏大規模流水線生產帶來的高效率。 除了規模龐大高效的冶鐵工坊外,官員和代表還參觀了制鐵廠和軍工廠,制鐵廠只要生產民用鐵器,諸如鐵鍬、鐵锨、鋤頭、鐵鍋、柴(菜)刀以及像用于造船、馬車大車生產的各種鐵制件都在這一類工坊中實現流水線生產,已經開始大量使用的車床也讓官員和代表們見識了大周朝在制鐵工藝上的前進和突破。 而軍工廠就不用說了各類火銃,尤其是重型火銃和自生火銃的流水線生產,并沒有采取設么保密措施,也都讓官員和代表見識了大周軍工產業的底氣。 至于說水泥廠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大家都知道這個行業目前是最為興盛的,而主要產區就在北地,而通過海運和運河,更是源源不斷地運往江南,成為江南很多富貴人家建造宅邸塢堡不可或缺之物。 從盧龍到榆關的馬拉列車則成為了官員和代表最為希奇感興趣的物事。 對馬拉列車的運力、速度以及如何錯車,官員和代表都刨根問底,而鐵軌的造價也讓官員和代表位置咋舌不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