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殿下可知齊王在京中時,陰弘智以陛下多子為由,勸他招募壯士以自衛(wèi),并推薦妻兄燕弘信謁見齊王,齊王讓他招募了一批死士為自己所用。” “不僅如此,就封之后,齊王重新以騎射聞名的昝君謨、梁猛彪,手下嘯聚不少游俠。” 蕭德言陰惻惻道。 “什么?” “你想利用齊王?” 聽了這番話,李泰不由得坐起了身子,再怎樣,那畢竟是一個皇子、親王。 “殿下。” “高祖太武皇帝起兵之時,齊王外祖父陰世師留守長安,殺了楚王李智云。” “高祖太武皇帝為此誅殺陰世師全家,僅有幼子陰弘智及女兒幸免。” “陰世師之女被賜予陛下,也就是當(dāng)今的德妃娘娘。” “陰弘智心懷家族血海深仇,無時無刻不想著報仇雪恨,又怎會放棄這等忌諱。” “就算我們不做,難道他就不會做了?” 然而,蕭德言非但沒有掩飾算計齊王之意,反而堂而皇之地和盤托出。 “這” 李泰陷入了猶豫中。 “殿下。” “臣以為秘書少監(jiān)說得對。” 杜楚客接著加大力度:“齊王起兵謀反已經(jīng)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椋俏覀優(yōu)楹尾煌撇ㄖ鸀懀屵@一場鬧劇徹底變成一場動蕩,以此吸引朝堂各方勢力的目光。” “并且,有了齊王的前車之鑒,吳王、晉王、太子都會有所收斂,那么,殿下的機會就來了。” “臣附議。” 其余人等紛紛開口。 “呼!!!” 深吸了一口氣,李泰內(nèi)心的欲望戰(zhàn)勝了良知,叮囑道:“這件事交給長史去辦。” “是。” 杜楚客及其它人臉上一喜,這樣的魏王才真正具備了梟雄模樣。 無獨有偶,吳王府一片死一樣的沉寂。 李恪端坐上首,臉上沒有一絲一毫的表情,讓人根本猜不出他在想什么。 下方站著長史崔虞、中書舍人王弘讓、吳王司馬王弘直、尚書郎中謝瑜、吳王府記室參軍謝曜、吳興郡男沈智淵、秘書郎陸敦信,全都是支持他的江南士族之人。 “父皇為何如此?” 許久之后,李恪艱難的張嘴吐出了這樣一句話。 他實在是想不通,鄭國公兢兢業(yè)業(yè)數(shù)十年,不曾有過絲毫懈怠,清苦度日,百官稱贊,僅僅是同英國公見了一面,卻落得如此下場。 “殿下。” 長史崔虞勸諫道:“陛下是天子,萬民之主。” “他不愿意見到太子勢大,皇帝與儲君自古以來便是相互忌憚。” “鄭國公此舉無疑是踩到了線,又這般暴烈的回應(yīng)陛下,陛下難免心中不愉。” 中書舍人王弘讓同樣開口:“殿下應(yīng)當(dāng)想一想在這件事上,誰才是利益受損的一方,這時候,晉王怕是已經(jīng)寢食難安了,失去了英國公,關(guān)隴門閥如何能制的住魏王黨羽。” “難道一定要這樣嗎?” 吳王李恪臉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這場奪嫡之爭讓他一度顛覆了自己的認知,子算父,父計子,兄弟相爭,刺刀見紅。 “殿下。” “如今不是你想退出就能夠退出了。” “莫要忘了隱太子、刺王結(jié)局。” “一旦輸了,魏王、晉王上位,哪一個能饒得了我們?” 尚書郎中謝瑜冷聲喝道。 “殿下。” 吳王司馬王弘直、記室參軍謝曜、吳興郡男沈智淵、秘書郎陸敦信同樣目光聚集到了李恪身上。 “本王明白了。” 吳王李恪一下子驚醒過來,目光澄澈,面容堅定道:“既已入局,那便再無選擇。” “本王在此拜托諸位了。” “愿為殿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一眾江南士族官員無不高聲附和,熱血沸騰。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