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二月二,龍抬頭,冰雪逐漸開始消融。 草原上,沉睡了一個冬天的花草探出了頭,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榮之景。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確實處在了歷史上最為溫暖的時期,像后世的話,草原要完全步入春天,至少要等到3月份,現在足足提前了一個多月,可見氣候有多適合人類生存、動植物的生長。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瞧著從灞橋折來的柳枝扎根在護城河畔,李承乾口中吐出了一首詩。 “殿下好文采。” 旁邊的薛仁貴等人不明覺厲,鼓掌喝彩。 這首盛唐時期的《詠柳》被譽為歷史上最經典的歌頌柳樹詩詞,不過,作者還沒生出來,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太子李承乾的著作,引得一眾大老粗崇敬不已。 “拍馬屁的話,先不必說。” 眺望遠方,李承乾認真道:“新春來臨,這將是大唐統治草原的第一個春天。” “燕然城足以容納上百萬人,如今不過十之二、三。” “郯國公、榆林縣公已經出發前往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帶來新的族群。” “光有鐵勒人還不夠,羌人、突厥人、鮮卑人,甚至是漢人,只有他們相互牽制,才能達到均衡。” “草原土壤稀薄,不單單沒有足夠的養分,還存不住水,只有野草才能生生不息。” “紫花苜蓿對牧民來說,無異于命根子,這是牛羊、馬匹能否茁壯成長,形成像中原農耕一樣的放牧機制的關鍵物品,其產量高,適應性強,就連荒漠、戈壁灘都可以生長。” “有朝一日,漠北東西五千里,南北縱橫3000里都長滿了紫花苜蓿,這里畜養的牛羊將滿足整個大唐上萬萬人口的需求,實為國本。” “去歲,紫花苜蓿種植的晚,只開了一茬,結出的種子也不多,百來斤一分為六,云中都督府留下了一部分,剩下的分給了居延都督府、東胡都督府、燕然都督,河西也得了一些。” “分到北庭大都護府的只有二十斤,能種兩畝地,25天就能收獲一次,一年能開4次花,每一次一畝能結種子大約300斤,反復播種,一年就能從2畝擴展到80多萬畝。” “等到北庭大都護府直轄這片地區完全栽種了紫花苜蓿,這東西就可以向鐵勒八旗傳遍。” “習慣了定期收割紫花苜蓿,用以喂養牛羊馬匹,鐵勒人還會像以前一樣逐水草而居嗎?” “八旗駐地都修建了城池,這八座城池再加上燕然城、龍城,這便是大唐牢牢控制草原的基石。” “殿下英明。” 聽到這些話,在場眾人彷佛看見了紫花苜蓿開遍草原時,牧民們高呼‘大唐萬歲’的一幕,每個人心中說不出的期冀和向往。 實際上,大唐控制下的地區,中原、河北、關隴、河西、遼西、河套都可以畜養戰馬、牛羊。 但是,同一望無際的草原,這樣龐大的面積,這是任何一個地方都做不到的。 可以說,東亞地區最大規模的畜牧業發展地區必然是草原,毋庸置疑,足可與中亞的圖蘭低地媲美。 草原養殖的牛羊進入到大唐治下,足以填補農耕需求及肉類、皮毛需求,馬匹更是能夠確保大唐擁有一支數量巨大的騎兵,動輒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可見其重要性。 “噠噠噠!噠噠噠!” 伴隨著一陣沉悶的馬蹄聲從遠處傳來,一名東廠番子迫不及待的下馬匯報道:“殿下。” “武邑縣公和甘谷縣侯回來了。” “哦?” 挑了挑眉,李承乾有些詫異:“蘇烈和席君買回來了?” 草原這邊冰雪才剛剛消融,貝加爾湖畔應該還是一片白雪皚皚,蘇定方他們是怎么這么快返回的,這么冷的天,馬都得凍死。 不只是他,薛仁貴等人同樣有些詫異,陸續跟了過去,只見一個龐大的隊伍出現在燕然山下。 “汪!汪!汪!” 犬吠聲此起彼伏,還摻雜著獨特的嘶啞,不斷在草原上回蕩,仿佛在呼喚著什么。 出現在眾人面前的烏壓壓一大片,體型結實,耳朵豎立,被毛厚實,尾巴像刷子一樣,毛色非常豐富,從黑色到純白色都有,眼睛或棕色,或淺褐色,或藍色,還有臉部呈現出三道花紋,就像三把火一樣的高大犬種,光是蹲著,高度都快接近薛仁貴他們的大腿了。 “這是狼?” 第一次見到這種狗的薛仁貴等人不由得露出了吃驚之色,狼也能被馴化? ‘.’ 然而,李承乾嘴角抽搐了下,這哪里是狼,這是狼的二表哥,一種充滿了二的神奇生物,西伯利亞雪橇犬,后世稱之為哈士奇。 西伯利亞雪橇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犬種之一,主要生活在西伯利亞東北部和格陵蘭南部,嚴寒氣候是它們的天堂,看見它們,再看到那一地‘爬犁’,李承乾就明白蘇烈等人為何這么快能回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