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你大哥說的沒有錯。” “天家無父子,太子賢明非福乃禍。” 對于李恪這番話,沒有人比楊貴妃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她是前隋煬帝的親生女兒,前隋的宮廷廝殺一點都不亞于大唐,楊廣為了上位做了多少事情。 “你知道我什么會站出來奪嫡嗎?” “以我的身份,明知道朝中多少人都不可能支持我,卻還是要做這件事?” “為什么?” 李愔眼中滿是不解的看著李恪。 這一點,他一直也沒想通,畢竟,李恪可不是文德皇后所出嫡子,身具前朝帝王血統(tǒng)。 “因為,從始至終,這一切都是太子所為。” “太子知道朝中只有魏王一家獨大,這不利于東宮行事。” “于是,太子算計讓蘭陵蕭氏一分為二,讓我娶了蘭陵蕭氏嫡女,從而拉攏了江南士族。” “有了江南士族的支持,我就有了站在朝堂上的資本,也就有了和魏王抗衡的能力。” “父皇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朝堂上有了晉王。” “從始至終,朝堂之爭都不是我、魏王、晉王,而是陛下、太子。” “我們都只是他們的棋子,所作所為,半點由不得自己。” “魏王很蠢,蠢到以為可以效仿父皇,他以為自己做的天衣無縫,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博陵崔氏、江陵蕭氏前車之鑒,他是一點都看不見,雙眼早已被那張高高在上的龍椅遮住了。” “我都知曉一些端倪,父皇知曉,他憑什么認為太子不知?” 撇了撇嘴,李恪話里行間滿是對李泰的不屑一顧。 “哥。” “我這就想不明白了。” “太子明明都知道,那為什么還會任由魏王發(fā)展?” 李愔瞪大了眼睛,直言不諱。 “欲使人滅亡,必先令人瘋狂。” “東宮要的不僅僅是一個魏王,還要山東士族。” “魏王瘋狂了,山東士族就瘋狂了,只有這樣才能斬草除根,永絕后患。” 目光幽深,李恪意味深長的說道。 “是這樣?” 剎那間,李愔捋順了一切,整個人后背都濕了,渾身毛骨悚然。 “你不小了。” “做什么事之前先想一想弟妹,想一想母妃。” “你不是一個人,你的身后站著我們。” “明白嗎?” 拍了拍李愔的肩膀,李恪苦口婆心的叮囑道。 “哥。” “我錯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李愔深深地后怕,臉上滿是愧疚之色。 他以為只是簡簡單單的赴宴,卻不知差一點把自己家,吳王府,還有楊貴妃都牽扯進來,全都踏入不為人知的深淵,試問,他如何能不為之悔恨、擔(dān)憂? “好了。” “事情就到這里。” “我陪你去一趟東宮。” “啊?去東宮?” 李愔又一次陷入了疑惑中。 “母妃。” “孩兒不孝,要勞煩你一同前往東宮。” 李恪神態(tài)恭敬的對楊貴妃說道。 “恪兒。” “既是愔兒犯的錯,母妃責(zé)無旁貸。” 楊貴妃給了自己大兒子一個寬慰的眼神,起身吩咐宮女備禮。 而后,吳王李恪、楊貴妃領(lǐng)著蜀王李愔前往東宮,拜會太子妃蘇子衿。 PS:唐高祖李淵嫡子,太穆皇后竇氏所出分別為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李元吉排第四,三子李玄霸早夭。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