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極宮,甘露殿。 “調(diào)查出來了嗎?” 倚坐在胡床上,李世民瞇著眼,問道。 “稟陛下。” “居延都督府確有動靜。” “濟南郡公調(diào)集了五萬居延軍已經(jīng)北上,不知所蹤。” 潛龍衛(wèi)統(tǒng)領(lǐng)匯報道。 “北上?” 李世民蹭的一下起身,招了招手:“地圖。” “踏踏.” 左右御前內(nèi)侍二話不說,徑直取出了一副堪輿圖,上面分別是居延、云中、東胡等沿邊都督府的位置,勾勒出了大唐北部邊境的所有勢力、軍州分布。 走到堪輿圖前,李世民細細的查看起居延軍北上的方向,隨著手不斷在地圖上游走,這位自秦漢以來最優(yōu)秀的軍略皇帝腦海中不斷散發(fā)出新的思緒,漸漸地匯聚到了一起。 “原來是這樣。” 回過神來的李世民眼眸分外明亮,一字一句道:“居延是一個引子。” “北庭大都護府才是真正的目標,李勣回來了,張公謹和宋君明只是副大都護,無法完全掌控十萬北庭軍及鐵勒八旗、外鐵勒五州,可秦懷玉不一樣,他是居延都督,品階僅次于大都護。” “且有五萬居延軍在手,漠北必定為其所掌控,鐵勒人心甘情愿為其驅(qū)使,因為他代表的是太子。” “五萬居延軍、十萬北庭軍并鐵勒各部十余萬騎,這便是三十萬之眾。” “金山以東,鐵勒八旗之中最強大的回紇部建立了科布多城,只要提前將糧草等物資運送至科布多。” “三十萬大軍完全可以以此為前哨站,翻閱金山(阿爾泰山),從而神不知鬼不覺的進攻葛邏祿人、突騎施人,繞至熱海西,切斷西突厥王庭退路。” “樓蘭都督府、安西都護府從天山南北分別向三彌山發(fā)起進攻,三面合圍,西突厥插翅難逃。” “蔥嶺都尉府盤踞在大、小勃律,揮師西進吐火羅,吐火羅各部失去了西突厥的統(tǒng)治,群龍無首,必然會被羅通逐個擊破,從而歸為大唐治下。” “此役若成,河中、吐火羅、西域之地將完全被控制在大唐手中,奠定遠邁秦漢的西部疆域。” “高明早就知道齊王會叛亂,更清楚朕一定會把李勣調(diào)回來,除了李勣這個兵部尚書,朝中沒有一個人適合兼領(lǐng)諸州府兵,進擊齊州平叛。” “朕現(xiàn)在想知道的是以高明的心性,覆滅薛延陀、吐谷渾都親自前往,為何此次對西突厥不一樣。” “而且,覆滅西突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他為什么要一定要在這個時候發(fā)動這場大仗,一定有什么原因讓他必須要這么做,或者說,讓他急著這么做。” “陛下,會不會是魏王?” 潛龍衛(wèi)統(tǒng)領(lǐng)鬼使神差的說出了一個名字。 “不。” 大手一揮,李世民目光幽深道:“青雀是朕拿出來的棋子,就算有輔機他們加入,想要對抗太子,卻也是螳臂當車,東宮勢已成,再無轉(zhuǎn)圜之機。” 今日朝堂之上,超過五分之四的官員站在了太子一邊,還有諸多親王附從其議。 就算是現(xiàn)在,作為皇帝的李世民想要對付太子,那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夠不夠,何況區(qū)區(qū)魏王。 “長安一定有什么引子。” “否則,高明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回來。” “你馬上命人去查,魏王、趙國公,山東士族、關(guān)隴門閥。” “朕相信東宮或許無懈可擊,但太子定然有所圖謀算計,仔細去找,一定能發(fā)現(xiàn)端倪。” “是。” 潛龍衛(wèi)統(tǒng)領(lǐng)趕忙應聲離去。 注視著他遠去的身影,李世民眼神不斷閃爍:‘高明,你在等什么,等朕嗎?’ 無獨有偶,魏王府。 “他在羞辱本王,他怎么敢這么做?!” “就因為他滅了薛延陀、吐谷渾?他就理所應當以為這個天下是他的了嗎?” “你們看見沒有,今天,朝堂之上,他是君,我是臣!” 李泰憤怒的聲音在王府正殿中不斷回蕩,大餅上滿是升騰的怒火。 下方,長史杜楚客、御史大夫韋挺、黃門侍郎劉洎、司馬蘇勖、太仆少卿柴令武、軍器少監(jiān)房遺愛、尚書左丞盧承慶、秘書少監(jiān)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都已經(jīng)到齊了。 “殿下想怎么做?” 盧承慶是魏王麾下第一人,不管是范陽盧氏的身份,還是他的官職。 “本王忍不了了。” “本王要讓他知道,鹿死誰手,還不一定。” 眼中充斥著凜冽殺機,李泰面目猙獰的低吼道。 “現(xiàn)在動手,倒也不是不行。” “諸王、勛貴在京,沒有人知道我們會在這個時候出招。” “六千死士已經(jīng)潛入了長安,關(guān)中十九縣盡在我們掌握之中。” 杜楚客面容嚴肅的說道。 “藍田縣及其它各縣數(shù)萬青壯隨時可以出動。” “只要河東郡王殿下能夠及時打開各縣武庫,這支數(shù)萬人的大軍頃刻間就會成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