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崔諺、崔涪正色道。 “令武兄,遺愛兄。” 這時,李泰一雙小眼睛死死地盯著太仆少卿柴令武、軍器少監房遺愛:“皇苑的御馬,軍器監還未入庫的兵甲,本王要第一時間武裝死士,能做到嗎?” “遵命!” 柴令武、房遺愛對視了一眼,認真應道。 “即刻傳信陳國公、潞國公。” “由他們分領三千死士,待兵甲齊備,隨時準備動手。” “還有,告知左衛將軍,確保左衛完全被我們所掌握。” 接著,李泰下達了數道命令。 “是。” 侍從二話不說,趕緊去安排了。 “殿下。” “如何起兵還需要仔細籌謀一番。” 御史大夫韋挺捋了捋長須,意味深長的說道。 “嗯。” 環視眾人,李泰詢問道:“諸位可有獻策?” “本王必不吝賞賜,獻策者當為首功。” ‘唰!!!’ 頓時,在場所有人都抬起了頭,目光熾熱。 他們知道這個首功并非是起兵之功,而是從龍之功,一如昔日的長孫無忌一樣。 “殿下。” “臣斗膽建言!” 功曹參軍、鮮卑人謝偃站了出來。 “允!” 李泰給了他一個鼓勵的眼神,其它人紛紛矚目。 “欲定長安,必先取皇城,而皇城之重,人盡皆知。” 迎著所有人的目光,謝偃胸有成竹的說道:“十二衛之中,左右衛負責宮禁宿衛,左右金吾衛負責宮中、京城巡警,左右衛又稱羽林軍,把守皇城之北的西內苑,分駐玄武門左右。” “左金吾衛巡皇城東街,駐永興坊,距離景風門最近;右金吾衛巡皇城西街,駐布政坊,距離順義門最近。” “如若我們從長安城中發動攻勢,只有三條路,分別是含光門、朱雀門、安上門。” “但這樣勢必會被左右金吾衛捕捉動向,及時從景風門、順義門進入皇城,從而阻止我們。” “因此,這一進攻方向顯然是不可取。” “為今之計,效仿陛下昔日,從西內苑,入玄武門,先行控制住太極宮,而后逼迫陛下下詔討伐太子,掌握了大義名分,殿下便可以驅使十六衛進攻東宮,大事定矣。” “大善!” 在場眾人萬一不對謝偃刮目相看。 當年,秦王李世民之所以成功,最大的原因在于玄武門守將常何歸順了他,現如今,站在魏王一方的左衛將軍薛萬徹同樣控制著玄武門,這便是天賜良機。 魏王可以謀反,但不能被天下人認為謀反,挾持陛下以令東宮,這便是堂皇陽謀。 “殿下。” 魏王長史杜楚客補充道:“臣以為進入太極宮只需三千人即可。” “有左衛將軍協助,左衛上萬人足以勘定皇城局勢,拿下東宮。” “只太子一人,不足以讓殿下平穩登上儲君之位。” “吳王、晉王不可小覷。” ‘咯噔!’ 一時間,眾人都意識到了他說的是什么意思。 只有所有的威脅都被鏟除,李泰才能毫無阻礙的登上皇帝之位,而不只是一個小小的儲君。 何為從龍之功?非為雛龍,而是真龍天子! “本王明白了。” 目光冷厲,李泰話語中不帶一絲感情色彩:“那便讓潞國公統御三千死士,協助左衛將軍控制太極宮。” “陳國公從各坊聚集三千死士,分別進攻晉王府、吳王府。” “殿下英明。” 眾人不由得出聲贊嘆道。 就這樣,魏王府的謀劃定下,一切都在朝著既定的軌道發生。 東宮,明德殿。 “夫君。” 闊別一年多的太子妃蘇子衿在看到李承乾的瞬間,美眸中泛起了水波。 “愛妃,苦了你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