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八十二章:房玄齡獻策,請太上皇移宮!!!-《大唐:從太子李承乾到諸天圣皇!》


    第(3/3)頁

    “臣弟/兒臣謝陛下隆恩!”

    李恪、李佑、李治、李象紛紛出身謝恩。

    從他們的臉上,眾臣只看見了淡然如水,彷佛這件事,他們早就知道,群臣心中大致以為這是李承乾打一棒給給一個紅棗,日后定會收回親王兵權,也就沒有多說什么。

    岑文本、馬周、李百藥等東宮舊臣都見過世界地圖,知道這世界有多么廣闊,更清楚李承乾要行分封之制,更沒有反對的道理。

    就這樣,滿朝文武詭異的通過了這一詔書。

    “新朝伊始,修撰史書,新編歷法、律法皆需提上日程。”

    “擬詔,裁撤太史局,置太史監,掌典籍、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地理諸事,位同五監,置太史令,正四品,太史丞,正五品,太史少丞,正六品,太史郎,正七品,太史協理郎,從七品。”

    “司天監更易為欽天監,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歷法,一應循例司天監,官員品階參照太史監。”

    這時,李承乾下達了一道詔書。

    “是。”

    黃門侍郎連忙記錄下來。

    滿殿群臣對此并不驚訝,歷朝歷代,新皇登基第一件事便是修訂前史,推行新的歷法、律法。

    以往各朝,太史令、司天臺都是同一個官屬衙門,權責并不明晰,拆分之后,反而更加清楚,司天監改為欽天監之后,干的活少了,他們又怎會不高興?

    唯一不高興的是司天監正,本來正三品上,現在變成了正四品,不過他很快就致仕了,欽天監正由原來的司天少監上官澄擔任。

    “宣詔!”

    正當所有人以為今天朝會到此結束時,李承乾口中吐出了兩個字。

    “是。”

    殿前內侍恭敬的取出了一份圣旨,打開以后,高聲宣讀:“大唐皇帝令。”

    “十六衛分屬中央禁軍,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不可懈怠。”

    “然則,時過境遷,今時不同往日,十六衛已不合時宜,須得調整建制。”

    ‘咯噔!’

    聽到這話,文武百官大多明白了,李承乾這是打算對兵權下手了。

    “以十人為一什,設什長、副什長,正九品、從九品;五十人為一伙,設伙長,從八品;一百五十人為一屯,設屯長,正八品;五百人為一曲,設軍候;從七品;兩千人為一營,設軍司馬;正六品;五千人為一校,設校尉,正五品;一萬兩千人為一旅,設旅帥,正四品;兩萬五千人為一衛,設中郎將,從三品;五萬人為一鎮,設將軍,正三品;十萬人為一軍,設大將軍,從二品。”

    “置神武、羽林、豹韜、鷹揚、驍騎、千牛六軍,建藍田大營、渭水大營,分置各軍。”

    “臨汾郡公薛仁貴為神武大將軍,林慮縣伯周青神武左將軍、獲嘉縣伯姜興本為神武右將軍,修武縣伯姜興霸、平皋縣伯薛先圖、河陽縣伯王心溪、沁水縣伯王新鶴為神武軍中郎將。”

    “左千牛大將軍、上護軍、譙國公柴哲威為羽林大將軍,衛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為羽林左將軍,洺州刺史、東平郡公程名振為羽林右將軍;山陽縣伯李慶紅、朝歌縣伯李慶先、狄道縣子趙子敬、膚施縣子孟言為羽林中郎將。”

    “末將領旨!”

    念到名字的眾人依次出身,行禮領受詔令。

    以東宮八百衛士為骨,整合十六衛,大約可得十萬神武軍、十萬羽林軍,做為長安拱衛力量,這就已經足夠了,剩下的各軍還得慢慢的組建,一口吃不成一個大胖子。

    不過,殿內群臣大都看出來了,這份詔書真正的意義在于軍改,確切來說,這將是大唐軍隊改革的號角,六十萬中央禁軍,再加上邊軍、地方守軍,幾乎是全盤調整。

    “眾卿,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英國公、衛國公、盧國公、鄂國公留下。”

    擺了擺手,李承乾下了逐客令。

    “是。”

    隨即,一個個官員、將領相繼離開了兩儀殿,只剩下四個貞觀勛貴老臣。

    “來人!”

    “備膳!”

    不知不覺已經臨近中午,李承乾吩咐了聲。

    “是。”

    左右內侍趕忙通知傳膳擺宴。

    沒一會兒,李世勣、李靖、程知節、尉遲恭面前放置著桌案,擺滿了菜肴,香味撲鼻。

    “先吃,吃完再聊。”

    李承乾沒和他們客氣,端起碗筷就大口吃了起來。

    四人你看我,我看你,第一次遇見這樣的君主,不過他們也沒拘謹,大快朵頤。

    PS:司天臺監掌察天文,稽歷數。凡日月星辰、風云氣色之異,率其屬而占,主官司天監正三品上,少監正四品上,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各一人,正五品上;司天丞正六品上,主簿正七品上,五官靈臺郎正七品下,五官保章正從七品上,五官挈壺正正八品上,主事正八品下,五官監候正八品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