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兩儀殿中。 “陛下。” 心性急躁的尉遲恭有些按耐不住。 旁邊的李世勣、李靖、程知節,那叫一個老神猶在。 “鄂國公稍安勿躁。” “尉遲寶琳是鄂國公嫡子,朕意建親軍都尉府,位同九寺五監,執掌宮廷宿衛,青陽縣侯張思政為親軍都尉,尉遲寶琳為親軍都尉府左翊率,豲道縣子馬虺為右翊率,正四品。” “奉車都尉尉遲寶琪任蜀王右衛將,驍騎尉尉遲環為太子千牛。” 微微一笑,李承乾開口道。 “臣替犬子多謝陛下!” 尉遲恭一聽這話,喜笑顏開。 嫡長子尉遲寶琳本來是從四品的衛尉少卿,秦漢時,衛尉為統率衛士守衛宮禁之官,隋以后改掌軍器、儀仗等事,那就是個閑散官職,現在變成了正四品的親軍都尉府左翊率,執掌宮廷宿衛,無異于老母雞飛上枝頭變鳳凰。 “大老黑。” “你可得請我喝一頓酒。” 程知節拍了拍尉遲恭的肩膀,調侃道:“你可知蜀王左衛將是誰?” “那是俺老程的三子。” “這” 尉遲恭愣了下,有些摸不著頭腦。 東阿縣公程處弼可是東宮出身的舊將,怎么會去任蜀王左衛將? “陛下。” 沒等他反應過來,程知節向李承乾提出了一個建議:“臣斗膽建議,秦安縣男李崇晦任吳王右衛將。” “李崇晦,河間郡王的次子,倒是夠格。” “勞你盧國公親自舉薦,想來是為了高唐縣公吧。” 瞥了一眼程知節,李承乾似笑非笑的說道:“朕允了。” “多謝陛下。” 程知節一點都沒不好意思,笑嘻嘻的行了一禮。 一旁的李世勣、李靖聽出了話語間的意思,程知節的長子程處默去做了吳王的左衛將,這可不是一件小事。 ‘唰!!!’ 李靖、李世勣眼中掠過一抹精光,似乎猜到了什么,但不太確定。 “衛國公、英國公。” “今日朝會所議之事,二位可有見解告知于朕。” 就在這時,李承乾的目光落在了兩個大唐最負盛名的勛貴身上。 “陛下可是想整軍?” “老臣沒猜錯的話,這個軍制應當是北庭大都護府、燕然都督府等邊軍所用。” “陛下想讓中央禁軍、邊軍、地方軍形成三者互不統屬的機制,以邊軍御敵于外,中央禁軍為機動兵力,地方軍行治安、剿匪之責。” 衛國公李靖徑直出言道。 英國公李世勣補充道:“想來,邊軍與中央禁軍應是互通,而地方軍單獨為一部。” “我朝有折沖府六百三十四所,府兵不下六十萬,以均田制為基礎,兵甲自備,陛下抄沒士族,分田予百姓,應是要行賦稅制,府兵之田也在其中。” “如若將折沖府裁撤,一應府兵轉為地方軍,兵甲等物悉數由朝廷監制發放,減輕了府兵的壓力,對于實行賦稅制有無法估量的促進作用。” 從北庭大都護府到兵部尚書,再到親自查抄了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李世勣親眼目睹了許多新的東西,那是大唐從未有過的變化,生機勃勃。 正因如此,對于李承乾下達的詔書,他的體會更加深刻,將地方、軍隊串聯起來。 “不錯。” 迎著李靖、李世勣的目光,李承乾贊賞道:“衛國公、英國公不愧為大唐宿將。” “來人。” “陛下。” 內侍將四份相同內容的帛書放在了四人桌案前。 ‘沙!沙!’ 李靖等人半信半疑的拿起帛書,打開閱覽,越看下去,眼神愈發锃亮。 帛書內容很簡單,于邊疆置都督府、大都護府,都督府轄五萬人,相當于一鎮,都督品階為正三品,大都護府統轄各都督府,大都護為從二品,視同大將軍。 擇邊軍中杰出之士入中央六軍,中央六軍將領與邊軍相互輪換,以確保二者的戰斗力。 朝廷另立大都督府,節制中外諸軍事,統御邊軍、中央六軍,不再受兵部管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