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陛下!” “若田稅只收取三十稅一。” “朝廷恐怕會入不敷出!” 戶部尚書虞昶憂心忡忡的開口道。 “臣附議!” 在場其它大臣同樣附和出聲。 自古以來,王朝賦稅包括三部分:田賦、人頭稅(口賦、算賦)和徭役,新帝大手一揮,直接把三者變成了一種,只剩下三十稅一的田賦,這讓朝廷該如何進項? “呵呵。” 環視眾臣,李承乾淡淡一笑:“諸位可知四海商行去歲收益多少?” ‘???’ 眾臣完全摸不著頭腦。 唯有尚書令岑文本、馬周、李百藥、張玄素、房玄齡等人似乎想到了什么。 “去歲,四海商行盈利八千萬貫。” “今年的盈利還要再往上翻一番,至少是一億六千萬貫。” “若是以十稅一收取商稅,那便是一千六百萬貫。” “嘶!!!” 群臣無不瞠目結舌,四海商行這么暴利的嗎? 他們并不知道除了香皂、玻璃、糖之外,還有鹽、絲綢、茶葉、鐵制品等等,現在的四海商行已經成為了一個盤踞在大唐的商業怪獸,觸角遍及五湖四海。 “天下商人多如牛毛,百姓的衣食住行,哪一個不需要商人采買。” “新的田稅一旦普及,士族隱匿的人口必將全部暴露在朝廷眼中,到那時,士族想要躲避納稅,唯有將這些土地轉讓給奴仆、佃戶,百姓有了土地,就有了收入,要不了幾年,家給人足,斯民小康。” “你們可還覺得田稅比之商稅更重要?” 打量著群臣,李承乾嘴角帶著一抹戲謔之色。 事實上,一旦高產小麥、水稻、玉米、土豆等糧食作物普及開來,大唐的糧食產量會直線上升,糧價持續走低,可隨著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積不斷擴大,田稅帶來的收入只會越來越多。 同理,百姓的生活富足了,他們的消費水平會大大提升,這個時候,商業的繁榮帶來的商稅便會成為大唐的主要收入,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失去了士族這些吸血鬼,短時間內,大唐能夠爆發出來的能量非常驚人。 “臣等愚昧,請陛下恕罪。” 聽完這些話,一眾朝臣無不自慚形愧。 “不知者無罪。” 這時,李承乾繼續道:“六部權責大大提升了,朝廷也需要進行精簡。” ‘來了!’ 令狐德棻、杜正倫、杜荷、蕭銳、來濟等九寺五監主官渾身一顫,刀還是落在了他們身上。 “請陛下示下。” 中書令岑文本出聲問道。 “傳旨!” 背負雙手,李承乾高聲道:“秘書省并入太史司,高履行任太史令。” “太常寺并入大宗正院,令狐德棻任左都御史,太府并入戶部,來濟任右都御史。” “裁撤光祿寺、衛尉寺、少府監、將作監,設立內務府,管理皇家事務,統轄十二監,杜荷任內務府總管大臣,從二品。” “軍器監更為軍器寺,負責邊軍、中央禁軍一應甲胄、兵刃、載具等物制作,軍器寺卿為正三品。” “太仆寺、都水監、司農寺不變。” “杜正倫調任南都府尹,唐善識、王敬直調任關隴行省總督、三晉行省總督。” “臣領旨!” 念到名字的人一個個出身行禮,懸著的心總算是落回了胸腔,一個個面帶喜色。 雖說朝廷的九寺五監最后只剩下大理寺、鴻臚寺、太仆寺、司農寺、軍器寺、都水監,可他們一個個要么是平調,要么是往上升了一級,誰又能不高興呢? “眾卿,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拂了拂手,李承乾下了逐客令。 “是。” 在場所有人心領神會,一個個退出了兩儀殿,下去忙活了。 在他們離去后不久,兩道身影聯袂入殿,正是東廠督主、司禮監總領太監稱心和武連縣公、左武衛將軍李君羨,兩個間作頭子,一個雌雄不辨,一個殺氣騰騰。 “百騎司即日起更名為錦衣衛,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 “設錦衣衛指揮使,正三品,指揮同知二人,從三品,指揮僉事四人,正四品,衛鎮撫二人,從五品。” “置南、北鎮撫司,北鎮撫司專理詔獄,可以自行逮捕、偵訊、行刑、處決,不必經過三法司。” “南、北鎮撫司各下設五個衛所,統領官稱千戶、百戶、總旗、小旗,一般軍士稱為校尉、力士,又被稱為緹騎,著飛魚服,佩繡春刀。” “東廠掌刑千戶、理刑百戶由錦衣衛千戶、百戶擔任,掌班、領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錦衣衛撥給,東廠番子不再配繡春刀,配細柳劍。” “東廠負責監察百官,主要活躍于大唐,錦衣衛負責刺探外部軍情。” “明白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