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次戰斗中李定國部損失最大,不少部將皆戰死或者負傷。 若要恢復元氣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僅僅靠虎賁軍是不現實的。 而夔東十三家的實力保存的相對完好,從中抽調中層將領來是個不錯的選擇。 只是朱由榔不知道夔東諸勛對此會不會有什么情緒。 畢竟這有點挖墻腳的嫌疑。 朱由榔會在圣旨中說明這是借用,過段時間會把這些將領和軍隊還回去。 這樣他們應該會好接受一些。 從四川出征以來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朱由榔確實有些思念成都了。 不僅僅是思念皇后和太子,還有文安之等忠心耿耿的臣子。 不知道他們現在怎么樣了。 等到南方穩定一些,朱由榔決定遷都南京。 屆時皇室和內閣肯定是要跟著遷過來的。 比起武將,朱由榔屆時急需要文安之這種大佬級別的文官。 江南的人才比之蜀中還是要多很多的,屆時開科取士招納賢才進入朝廷,必須有一個大佬壓陣。 文安之是不二人選。 培養官吏是需要時間的。 也許五年,也許十年他們才能夠達到一個相對游刃有余的狀態。 朱由榔一直認為天啟朝、崇禎朝的朝局混亂和萬歷皇帝后期不作為不給子孫挑選賢能人才有很大關系。 歷朝歷代皇帝都會給子孫留下一批可用之才,這樣權力的交接才會順利。 譬如嘉靖給隆慶留下了高拱高新鄭,隆慶給萬歷留下了張居正張江陵。 但是萬歷給光宗、天啟留下了什么? 似乎并沒有一個能夠叫的出口的名字。 以至于天啟皇帝兩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該干些什么,該怎么干。 最后還是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培養了一個魏忠賢出來,替他擋槍擋箭背黑鍋。 可惜崇禎一上臺就把魏忠賢咔嚓了。 自斷雙臂,自戳雙目這個本事朱由榔確實佩服。 朱由榔自然不能重蹈覆轍。 雖然他現在正值盛年還是要注重人才培養。 從現在開始開科取士,也要至少十年時間這些人才能成長起來,二十年才能挑起重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