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國英這個人最是好面子? 也最是口是心非。 往往他嘴上說著不要? 其實心里卻是另一個想法。 “吳三桂這個賊人首鼠兩端? 先是叛明? 再是叛順? 繼而叛清。如此三姓家奴你叫本督去學他?” “東翁誤會了? 某只是覺得吳三桂這個例子擺在這里,東翁要多少有些準備,不要等到事到臨頭沒有選擇的余地。清廷現在雖然地盤很大,但我覺得這種局面不會持續多久,很可能南北朝那種混亂的局面很快就會到來。” 對于謀士來說? 什么局面最喜歡? 自然是混亂! 越混亂越好。 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這種混亂的世道十分有利于謀士的發揮。 往往有名的謀士也是誕生于這種時代。 王有仁其實一直是希望李國英自立的? 只是李國英的性格比較內斂。 有些東西他即便心里是這么想的也不會輕易的說出來。 所以便需要有個人替李國英說出來。 王有仁愿意來背這口黑鍋。 他也知道以李國英之才成不了曹操? 但做個劉表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 亂世嘛? 做個草頭王還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關中的情況實在太適合割據了。 南邊有漢中,東邊有潼關,皆是易守難攻。 王有仁甚至覺得不割據都對不起自己。 果然李國英這次沉默了。 他不是一個毫無野心的人? 如果說之前還被洪承疇壓制有所忌憚的話。 現在洪承疇已死,李國英已經沒有什么可顧忌的了。 思考了良久李國英才吐出一口濁氣來:“但是糧食怎么辦?陜地窮啊,不能每次都靠搶吧?” 搶一次兩次還可以,次次都搶?聽起來真的不靠譜。 如今靠著清廷這棵大樹,糧草軍餉方面多少還會有些接濟,若是真的割據了這條線就徹底斷了。 李國英感到十分糾結,始終難以下定決心。 “東翁這件事關鍵看你想不想。以后的事情可以以后再去考慮。但如果東翁沒有這個心,那就當某沒有說過好了。” “你讓我再想想。” 李國英閉上了眼睛反復揉著額頭。 王有仁知道這件事有戲了,李國英這么說就意味著他已經心動了。 畢竟這是做土皇帝啊,有幾個人能不心動呢? ...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