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現在對李國英來說,必須立即做出一個決定。 到底是跑還是戰。 若是要跑絕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如果要戰也是同理,必須令軍法隊上前,對潰逃的清兵當即斬殺,決不能有姑息之情。 一旦潰勢擴大化,便是神仙也控制不住了。 壓力全部都壓到了李國英的肩膀上,而他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做出決定。 若是晚了就來不及了。 李國英的心里復雜極了。 若是跑吧他有些不甘心,若是不跑吧他又擔心局面失控兵力折損在這里。 最終保守的心態還是占據了上風,李國英下令撤退。 至少這樣不會被自己人沖的人仰馬翻。 可以說李國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 跑的話至少他還可以退到漢中城中繼續據守。 局面大不了回到了之前,也沒有什么不可接受的。 而對馮雙禮來說這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若是不能在此一口吃掉清軍主力,就意味著他還是很難拿下漢中。 不能拿下漢中,即便他殺了再多韃子也無濟于事。 因為他是賭氣才帶兵北伐的。 如果最終灰溜溜的回去,肯定會被白文選那廝恥笑。 這是馮雙禮如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大丈夫立于世就是為了一口氣。 不論如何他也要把這口氣爭到。 “下令追擊,不要放跑一個韃子!” 這一仗馮雙禮不僅要勝還要完勝! 他要借著這口氣拿下漢中證明給白文選看,他的決定是正確的。 ... ... 追擊敵軍潰兵不是一件難事。因為敵軍已經把后背亮給了你。 尤其是對騎兵而言,有速度加成的情況下明軍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揮刀收割性命。 潰逃的清兵確實沒有任何抵抗的欲望,他們拼命的邁開雙腿就想跑的快一些。 沒必要跑的比明軍快,只要跑的比同伴快就行。 這樣明軍的橫刀就會砍到他們同伴的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 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