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緬王又是派人賠禮道歉又是命人邀請吳三桂前去赴宴,一時間把吳三桂弄的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既然是底下的人不守規(guī)矩做了錯事,確實不應(yīng)該把責(zé)任歸結(jié)到緬王身上,怪罪緬王。 但是這場宴會到底去不去赴吳三桂倒真是沒有想好。 畢竟緬王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實在太頻繁了。 一會黑臉一會白臉,讓人拿不準(zhǔn)他究竟是真心如此還是虛與委蛇。 如果緬王降低姿態(tài)只是為了引他上鉤呢? 如果這是一場鴻門宴呢? 吳三桂本就生性多疑,在這件事的處理上自然不會過于冒進(jìn)。 在他看來這件事的風(fēng)險著實不小,如果不處理妥當(dāng),很可能釀成不可收拾的結(jié)局。 赴宴還是不赴宴,他要好好想一想。 吳三桂其實也不想跟緬王把關(guān)系搞的太僵,畢竟他是寄人籬下,在別人的地盤上。 真的跟緬王搞的不可開交,雙方兵戈相見肯定是要見血的。 就算吳三桂打贏了也是損失慘重,而且很可能打不贏。 若是失敗了他難逃被驅(qū)逐的下場。 不能留在緬甸,他還能去哪兒? 難道真的漂浮海上做個海盜嗎? 吳三桂搖了搖頭,生生的把念頭又壓了下去。 無論如何他是不會去做海賊的。 其實只要他堅持不去赴宴,緬王也拿他沒什么辦法。 但這樣一來關(guān)系肯定就僵掉了。 真的是難以取舍啊。 吳三桂覺得左右為難,痛苦不已。 緬甸王宮不是不能去,但一定要想好一個萬全之策,確保可以全身而退。 吳三桂遂召集了心腹,一起商議對策。 經(jīng)過一番討論,吳三桂最終還是決定前去赴宴,但是赴宴的地點要討價還價一番,不能在緬甸的王宮里,而要在城外。 雙方可以約定一個地點,然后分別率部前往。 有了軍隊壓陣,雙方就都不敢輕舉妄動。 這樣彼此的安全都有了保證,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吳三桂思定之后便立即告訴了緬王的信使,命他回去把話帶到。 ...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