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何守義最擅長的就是做計劃。 他習慣于提前把問題都考慮到,盡可能的考慮全面一些。 這樣在陷入戰斗后就不會事事都要臨時決斷。 就拿這次他來兗州府治來說,鄭成功是叫他打探消息,但也沒有把他定死在打探消息這一點上。 換句話說,如果時機合適,何守義也可以對兗州城發動攻勢。 所以何守義也是做了兩手準備的。 一方面他命大軍駐扎在距離兗州城不遠的平原上。另一方面他派出斥候前去打探消息。 就兗州府本身而言,能有個兩三萬軍隊駐守就算不錯的了。 但是之前何守義聽到風聲,說蘇克薩哈臨時改變主意調集了大軍增援兗州。其中甚至有八旗軍。 消息來源是否可靠關系到明軍整個戰局的部署。 何守義是不可能輕信別人的。他只信自己,所以他光是派出去的斥候就有足足上千人。 他一定要把各方信息進行篩選,再作出決斷。 ... ... 兗州府城,蘇克薩哈面色凝重的看著一份邸報。 邸報是從京師發來的,消息核心是漢中失守。 這無疑對大清是一大打擊。 漢中可是關中門戶,失去漢中意味著整個陜西都處于危險之中。 從消息上的時間來看,朝廷得到消息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并沒有第一時間就把消息發布在邸報上。 蘇克薩哈推測是朝廷擔心此消息一出會搞得人心惶惶。 但最終朝廷還是選擇在邸報上登上了這一則消息。 應該是覺得紙包不住火,還不如把消息公布出來,激發清軍的斗志。 蘇克薩哈也是在看到這則消息后臨時改變自己對于山東戰局的部署的。 一開始他是想要龜縮濟南、青州兩府,靠集結精銳跟明軍打決戰。 只是這樣一來,外圍的府縣等于拱手讓人。也就是登萊還可以掙扎一番,畢竟那里的駐軍還夠看。 但經過這則消息刺激后,蘇克薩哈發現一味的退守并不是辦法。 漢中便是前車之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