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國英這個狗奴才一定沒有集結陜西全部兵力于漢中,要不然李定國不可能這么輕松的就拿下漢中。 這丟的可不僅僅是一個漢中啊。 明軍不僅打出了士氣,還控制了如此重要的一個橋頭堡。 蘇克薩哈現在已經不看好李國英能夠守住關中了。 蘇克薩哈現在其實也面臨類似的情況。 如果不守兗州,讓明軍長驅直入。以鄭成功軍隊的規模要想拿下濟南、青州無非也就是多耗費點時間的問題。 而如果蘇克薩哈能夠把主力集結在兗州跟明軍大戰一場,只要打贏了就能穩住局勢。即便輸了結果最差也就是前者。 對蘇克薩哈來說他沒有什么可虧的。 所以蘇克薩哈最終選擇提兵前往兗州,跟鄭成功在此決戰。 除了調去登萊的一萬八旗,兩萬綠營,蘇克薩哈手中還有足足十萬大軍。其中有兩萬八旗精銳。 這十萬人全部調去了兗州,濟南、青州只有一些老弱殘兵駐守。 這樣做是很冒險的,一旦登萊有失,青州首當其中面臨威脅。 而青州一失,濟南也不可能幸免。 蘇克薩哈這么做就是要賭兗州之戰清軍可以大獲全勝,這樣不但可以重創鄭成功,還可以再折返回去駐守兩府之地。 蘇克薩哈之所以這么自信自然是因為手中攥著的這兩萬八旗精銳。 他一直對八旗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句話深信不疑。 兩萬八旗軍的價值比十萬綠營還要大,有這些王牌攥在手里蘇克薩哈就沒有什么可慌張的。 當然,蘇克薩哈還是留了一個后手,那就是寧陽駐扎了五千精兵。 寧陽在兗州的北邊,距離府城并不太遠。 一旦兵敗失利,蘇克薩哈就可以及時撤離,來到寧陽整理潰兵重新來過。 這是最壞的打算,蘇克薩哈還是希望可以在兗州重創鄭成功的。 當然他作出這一決定的前提也是寧完我的病情有所好轉,可以擔起處理政務的責任。 畢竟濟南府還是得有個主事人的。 ...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