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遼東,覺華島。 在經過十數日的奔波之后,明軍水師終于抵達了這個預想中第一步抵達的島嶼。 覺華島距離寧遠城很近,早在天啟六年五月的時候,袁崇煥就建議朝廷移鎮東江,把東江鎮的兵馬移到距離寧遠等地更近的覺華島來。 史書有記載,“守覺華島之議,始于道臣閻鳴泰之呈詳”。 袁崇煥建議移鎮東江一事在歷史上頗有爭議,大部分人以此為由攻擊袁崇煥,認為他這是在主動認慫,自毀長城。 畢竟東江鎮可以有效的牽制清軍后方,為正面戰場爭取足夠的時間、空間。 總體而言,守皮島、鹿島、獐子島的作用不在于這幾個島嶼,而在于威脅鳳凰城、遼陽、鞍山、老寨(赫圖阿拉)等地。 只要明軍駐扎在這些島嶼上,清軍就不敢輕舉妄動。 哪怕是移到大小長山島也好啊。 偏偏袁崇煥建議移東江鎮至覺華島。 覺華島那是什么位置?距離寧遠城是很近,但那個時候寧遠本就在明軍手中。覺華島上的明軍能夠起到牽制清軍的作用嗎?肯定不行的。 袁崇煥這么建議更多是出于滿足自己的私心。 畢竟這樣他可以更加名正言順,更加順利的控制東江鎮的軍隊。 但現在的形勢肯定是不一樣了。 如今清軍退守山海關外,將遼東各地都劃在自己的治下。 明軍要想收復遼東,必須穩扎穩打,一步步的攻過去。 此刻拿下覺華島,就等于在遼東的范圍內訂下了一顆釘子,進可攻退可守,再合適不過了。 而如果貿然前往皮島,路途遙遠且不說,糧草運輸也是個問題。 而且最重要的是,哪怕是襲擾也可能不痛不癢。 畢竟如今滿清主力都在沈陽一代,沒有什么可顧忌老寨的。 思來想去,何守義和于七還是覺得先拿下覺華島最為合適。 可以說他們現在做的是一步鋪墊,接下來就要看陛下怎么布局了。 可讓他們有些驚訝的是,他們抵達覺華島上并沒有在島上發現清軍的蹤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