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再往北便是大凌河堡了。 這些地方雖然也都是雄關強堡,但畢竟不像寧遠那樣卡在狹長地帶,就像是卡住了明軍的咽喉一樣。 明軍如果貿然進攻,很可能會落得一敗涂地。 而且在這種狹長地帶下,明軍的人數優勢也發揮不出來。 遏必隆完全可以起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作用。 但思來想去這些戍堡城池本是明軍修建用來抵擋前進兵鋒的,現在反倒是成了清軍駐守用來抵擋明軍的了。 當初清軍不把這些戍堡放在眼里,眼下卻得仰仗這些戍堡來阻擋明軍。 這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造化弄人啊。 遏必隆除了自嘲和感慨外不知道還能做些什么。 當然以明軍現在的規模,要想全部出關是不現實的。這樣一來明軍的糧草供給會非常吃力,很可能會斷糧,根本不現實。 遏必隆判斷,出現在覺華島上的這支明軍只可能是一支先鋒軍。 這樣的話,遏必隆還是有把握戰勝的。 如今清軍已經退到了遼東,屬于退無可退的境地。 若是再打敗仗,無論如何有些說不過去了。 遏必隆必須要給太皇太后爭一回面子,讓太皇太后相信當初選擇他沒有錯,他的能力遠遠在索尼、蘇克薩哈之上。 大清最重視的就是軍功,只要有了軍功,其他的都好說。 對遏必隆來說,明軍上桿子送上門來,絕對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若是他抓不住,就實在太不應該了。 “來人啊,速速命人準備好全部船只,本將軍不日就要征伐覺華島。” 漢人有一句話叫做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遏必隆覺得很有道理,不論是出于爭功勞還是保證自己的安全,他都不能夠準許明軍繼續駐扎在覺華島。 只有將明軍連根拔起他才能夠睡得一個安穩覺。 ... ... 在經過一番商議后,于七和何守義達成了共識,那就是誘騙清軍上鉤主動進攻覺華島。 之所以不選擇出島進攻寧遠,主要是不想暴露自己的實力。 畢竟現在清軍是不知道覺華島上明軍的數量的。如果明軍自己前去進攻寧遠,便等于是把實力都展現在了對手面前。 相反若是清軍前來進攻覺華島,等于是他們把實力暴露在明軍面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