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軍抵達覺華島前后進行了悉心的偵查,登島之后又仔細在全島范圍內(nèi)進行搜查,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可疑的跡象。 而且從島上廢棄多年的城池、港口、田畝也可以判斷出這里確實很久沒有人住過了。 這種時候為何突然會在覺華島海域發(fā)現(xiàn)了清軍的斥候? 難道說這些清軍是新來的? 于七思來想去,覺得也只剩下這一個解釋了。 離覺華島最近的城池就非寧遠城莫屬了。 如果說覺華島附近海域的清軍斥候是新來的,那只可能是從寧遠城來的。 若是如此,于七他們還真的得小心謹慎才是。 當即于七便問道:“何總兵,這韃子斥候可捉到了?” 何守義無奈的搖了搖頭道:“這韃子就跟田壟里的泥鰍一樣,十分的狡猾,根本就抓不到。才看到我們的船,他們就一溜煙的跑掉了。” “這樣的話,我們最好趕快把碼頭修好。戍城的城防也得趕快修繕,萬一韃子真的來攻,我們也能夠有一戰(zhàn)之力?!? 眼下何守義并不知道來的清軍數(shù)量,也只能先這么應對了。 “好吧,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就不信了,韃子在關內(nèi)都打不過我們,這一出關還能逆天不成?!? “我們奉皇命前來遼東,自當要一切謹慎當先,定不可一味浪戰(zhàn),壞了陛下收復遼東的大計啊。” 于七在一旁補充道。 ... ... “報,稟報主子。據(jù)奴才們的打探,明賊已經(jīng)入侵了覺華島。” 寧遠城內(nèi),一名親兵跪在遏必隆的面前,態(tài)度恭敬的稟報道。 遏必隆愁眉緊鎖,眉毛都快要擰成麻花了。 這明賊,怎么陰魂不散的。 都把他們趕出關了,還不善罷甘休。 他們這是要做什么,要上天不成。 不得不說太皇太后真的有先見之明,提前命令遏必隆率領大軍進軍寧遠,這就是要斷明軍的前進之路。 要知道出了山海關之后,沿著一代狹長地形中,除了前屯和高臺堡,就是寧遠城最近了。 而不論是前屯還是高臺堡論規(guī)模都遠遠無法跟寧遠城相比。 前進要想阻擋明軍的兵鋒,在寧遠城駐軍無疑是最合適的。 寧遠的北邊是塔山,再北邊是杏山、松山和錦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