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關外古道,塞外荒城。 若不是大軍行過,倒真是會給人幾分荒涼蕭瑟之感。 李定國率領大軍抵達長甸堡時,看到的是城門大開,一片狼藉。 一開始李定國還以為是敵軍使詐,畢竟按照斥候的說法敵軍至少有幾千人。 雖然說相較于明軍大軍,這幾千敵軍有些不夠看,但也不至于連一仗不打就跑路吧。 可是在派人查驗一番后,李定國證實了這一想法,清軍確實跑路了。 想不到清軍都是這樣一群酒囊飯袋,真不知道早年間遇到清軍明軍為何怎么都打不贏,真是中邪了。 李定國很高興的下令大軍進駐關城,看看有沒有一些糧食沒有搬走。 雖然此次征伐遼東,大軍的糧草肯定是夠用的,但既然有人把糧食送到嘴邊,豈有不要的道理。 對此,李來亨還有一個不同的想法,那就是借助這個機會繼續派兵北上散步消息,就說明軍大軍要到了。 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讓一路上的清軍感到恐慌,不戰而逃。 明軍若是能夠以最小的代價,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拿下這些沿途戍堡,對于最終決戰寧遠是很有利的。 相反,如果在攻打這些戍堡的時候消耗了太多的體力精力反倒是不美。 李定國仔細想了一下,覺得李來亨說的在理。 他當即拍板,命令李來亨指派一人前去。 李來亨推薦了劉興明,這小子鬼機靈,交給他的差事總能辦得妥妥帖帖,而且還能全身而退。 推薦他是再合適不過了。 李定國表示同意。 遂李來亨就找來劉興明,將情況與他說明。 劉興明還沒表態,劉體純就第一個跳了出來。 還是老樣子,他反對由兒子去執行如此重要的任務。 畢竟這個任務還是很兇險的,又不能帶太多的人,否則速度上跟不上。 一眾夔東將領都已經習慣了,老劉護犢子人之常情嘛。 但他們相信最終老劉還是會同意的,畢竟這件事歸根到底要看劉興明的意思。 劉體純倔脾氣歸倔脾氣,以前不也屈服了嗎。 兒子大了,不可能事事都聽老爹的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