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朕看來,絲綢之路并不僅僅是一個符號,而是一個文化。所以朕極力的追求認同感,極力的想要讓西域的百姓們也認同大明,認同漢文化。” 文化認同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是太難了。 畢竟明軍的實力是沒得說的,但是中原漢文化在西域斷層幾百年,要想一朝恢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拿下西域只是第一步,如何能夠穩固西域的統治才是朕接下來要考慮的事情。” 朱由榔是一個很現實的人,他知道要想讓西域的百姓對漢文化有認同,并不是一代人的事情。 或許要兩到三代,一百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夠真正的實現。 但是他并不著急,因為他知道漢文化有著極為強大的同化能力。 只要給到足夠的時間,遲早能夠將西域諸部同化。 “陛下,臣聽說西域三部中以準噶爾和葉爾羌最為強勢,陛下這次分而擊之可謂是神來之筆,臣佩服之極。” 朱由榔停的一愣:“張閣老什么時候也學會拍馬屁了,有什么想說的不妨直說。” 張煌言哈哈笑道:“還是陛下懂臣,臣連裝一下看來都不行了。” 他清了清嗓子,繼而接道:“既然如此,那臣就斗膽直言了。其實臣一直以為,西域的問題不在于地廣人稀,不在于朝廷沒有足夠的軍隊駐扎,而在于如何讓他們信奉儒家,信奉仁義禮智信。” “哦?” 朱由榔停的很有興趣。 他莫名的覺得張煌言所說的和他理解的是一個東西。 “所謂仁義禮智信,或者說溫良恭儉讓。這其實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十分珍貴的東西。” 張煌言很認真的說道:“在中原之地,不管換了多少個朝代,至少百姓們對于這一點都是很認同的。所以中原相對來說比較大一統。但西域就不一樣了,那里的人對于儒家似乎并不怎么認同,至少面上是這樣的。如此一來,西域紛爭混戰,更加難以琢磨。即便偶然間有強大的部族一統西域,也很難像中原那樣持久下去。強漢時期如此,盛唐時期亦如是。” 張煌言說了這么一通,朱由榔聽的很是認真。 不得不說張煌言的這番分析很有見地。 文化認同這種東西確實是更深層次的,凌駕于封建王朝之上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