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蔭蔽入仕的人數在三種方式中是最少的,只占一小部分。 而且蔭蔽入仕的所居位置都是無關緊要的閑職。 畢竟朝廷和皇帝也不是傻子,念著父輩的功勞可以把他們的兒子養著,但你就別想著去到實權衙門了,老老實實的拿俸祿混日子混吃等死就是了。 這樣也不會傷到朝廷的根基,對那些有功勞的老臣也有了交代,豈不美哉。 如今朱由榔要作出的決定就是從這三種人中挑選出一種,派駐到南洋教書。 第一種也就是主流的科舉入仕的官員肯定是不可能了。 一般考中進士的都是最少外放一個縣令,最不濟也得是個縣丞。這也是正八品的官。 只有那種考中舉人,沒有考中進士的可能會選擇去做學官。但那也是縣、州、府一級的學官。 這也是有朝廷編制,正式品級的。 如果朱由榔打算把一些考不中進士的老舉人派駐到南洋去教書,除了給他們學官的身份外,肯定還得有其他的允諾。 否則這些人為何要背井離鄉,遠渡重洋去到南洋教書?老老實實的待在中原他不香嗎? 但是朱由榔能夠給到的東西著實又有些有限。 光靠加俸祿估計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這些老舉人都是老油子了,目的性很強,該要什么不該要什么心里跟明鏡一樣。 當然還有一點,這些老舉人的年紀估計太大了,四五十歲打底。花甲之年也不是沒有可能,他們的健康問題也是朱由榔必須要考慮的。 萬一這些老家伙經不住海上風浪,直接死在了船上,亦或者剛剛抵達南洋不久就水土不服一命嗚呼,朱由榔可就有的頭疼了。 最好的選擇就是不選用這些人,免得惹了一身麻煩。 如此一來這第一種主流入仕的讀書人基本上就可以排除了。 朱由榔只能從第二種、第三種人里頭挑。 其實用腳指頭都能想清楚第三種人不能用。 說白了這些靠蔭蔽入仕的都是一群紈绔子弟。 不排除他們當中有一部分有一些能力,但是所占的比例實在是太小了。 指望他們能夠發揮作用,教書育人,把南洋地區變成漢文化圈內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還不如指望母豬能夠上樹。 說白了這些人就是一幫花瓶,朱由榔把他們養著就好,就不要讓他們去教書誤人子弟了。 所以這么一看,朱由榔能夠用的也就是第二種類型的讀書人,也就是國子監畢業的監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