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噩夢-《大漢第一太子》
第(2/3)頁
還公布告緝令,剪除豪強兼并的家族,舞弄文辭,巧言詆毀以輔助法令的施行。
張湯每次上朝奏事,談論國家的財用,常至日暮,武帝甚至忘記吃飯。
丞相形同虛設,國家大事都聽張湯的意見。
全國被搞得民不聊生,都騷動起來,官府所興起的各項生產,也無法獲利。
官吏們從中侵奪漁利,從而又被嚴厲地依法治罪。
因此,使得公卿以下的官員,直至平民百姓,都指斥張湯,張湯患病時,漢武帝曾親自前去看望,其隆貴到了這種地步。
匈奴人前來請求和親,群臣在皇帝面前討論此事。
博士狄山說:“和親對我們有利?!?
漢武帝詢問有什么好處,狄山說:“武器是兇器,不應多次動用。高皇帝欲圖征伐匈奴,在平城陷入困境,于是與匈奴結和親。
孝惠帝、高皇后時,天下因此而得以安樂。
及至孝文帝,要對匈奴采取軍事行動,北部邊境蕭然而苦于戰事。
孝景帝時,吳、楚七國反叛,孝景帝往返于兩宮之間,膽戰心寒了幾個月。
吳、楚七國之亂被平定后,景帝一朝始終不談軍事,國家富裕充實。如今從陛下開始發兵攻擊匈奴,使得我們國家空虛,邊境地區的百姓極度貧窮困乏。由此看來,不如和親。”
漢武帝問張湯,張湯說:“他是個愚蠢的儒生,沒有知識。”
狄山說:“臣下的確是愚忠,但象御史大夫張湯那樣,卻是詐忠。如張湯審理淮南、江都王謀反的案子,以惡毒的文辭肆意詆毀諸侯王,離間宗室的骨肉之親,使蕃臣內心不安。臣因此知道張湯為詐忠?!?
于是漢武帝面帶不快對狄山說:“我讓你擔任一個郡的長官,能不能不使匈奴人入境搶掠?”
回答說:“不能?!?
再問“負責一個縣呢?”
回答說:“不能。”
又問:“負責一個烽障呢?”
狄山知道再說不能,便會被治罪,只好說“能”。
于是漢武帝派狄山到邊境負責一個烽障。
一個多月之后,匈奴人砍了狄山的頭以后離去。
從此以后,群臣震懾,不敢再談和親。
張湯的門客田甲,雖然是個商人,但有很好的品德。
當初張湯任小吏的時候,因為金錢的關系而互相往來,及至張湯當了大官,田甲又曾責備張湯行事中的過失,也表現出忠正剛烈之士的風范。
張湯在擔任御史大夫第七年的時候,終于被免官治罪。
河東郡人李文曾與張湯有隔閡,不久擔任御史中丞。
為了泄憤,多次在上奏的文書中尋找對張湯不利的證據,都沒有得逞。
張湯有個心愛的屬吏名魯謁居,知道張湯對李文不滿,便指使他人上奏影射李文有圖謀不軌的奸邪之事,漢武帝將此事交給張湯處理,張湯將李文處以死罪。
實際上他心里明白此事是魯謁居所為。
武帝問起這件事說:“告發李文圖謀不軌的事是怎么引起的?”
張湯假裝吃驚的地說:“這大概是因李文以前的熟人怨恨引起的。”
魯謁居患病住在里巷的一戶人家,張湯親自去探望,并為魯謁居按摩雙足。
趙國靠冶煉鑄造營利,趙王劉彭祖多次指控鐵官,張湯卻每每排斥趙王。趙王尋查張湯的不可告人之事。
魯謁居曾審理趙王的訟案,趙王對他心懷怨恨,上書告發說:“張湯是朝廷大臣,掾史魯謁居有病,張湯卻親自到他那里為其按摩雙足,我懷疑他們可能有什么大陰謀?!?
此事下到延尉審理。
魯謁居因病而死,事情牽連到他的弟弟,被拘押在導官那里。
張湯也到導官的官衙審理其他囚犯,見到了謁居的弟弟,欲暗中幫助他,表面卻裝作不認識。
魯謁居的弟弟不知道他的用意,因此怨恨張湯,指使人上書告發張湯與魯謁居的陰謀,共同以圖謀不軌的罪名告發李文之事。
漢武帝將此案交給減宣處理。
減宣曾與張湯不和,接手此事后,窮追狠治,并且不向武帝進奏。
正巧有人盜走了漢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丞相莊青翟上朝,與張湯相約一起謝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