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地球上的五大洲被拿出兩個大洲分配給這類人居住。 火星和金星上,也同樣修建了數(shù)十個互相連通,總計可以容納十億人的大型安樂居住地。 在這些區(qū)域里,吃喝管飽,網絡服務拉滿,你們要玩,盡情的玩。 強勢的領導層給了這些懶惰者足夠的基本物質條件。 唯獨只砍了掉了三項權利。 第一,可以代替人體孕育后代的體外培養(yǎng)儀的免費使用權。 第二,可以代替父母完成90%以上照料后代工作量的多功能量子智能機器人的使用權。 這兩大科技極大程度減輕了新人類撫養(yǎng)后代的難度,讓原本耗時曠日持久的大工程,變成了一件只要想做,就能輕松搞定的小事。 但參與安樂計劃的人將失去這兩項科技帶來的便利。 世界政府的理由聽起來有些無情。 這兩項便利消耗的資源極多,代價很重,你們不創(chuàng)造資源,自然沒資格享受。 你們要撫育后代,可以,那你自個生,自個養(yǎng),基本的教育和衣食住行條件依然會給,但你們就是得自己費神。 第三項權利說起來就有點傷人了。 立法禁止安樂者與非安樂者婚配,只能在安樂者內部結合,俗稱廢物只能和廢物搭伙。 起初,很多安樂者極力反對這三條充滿歧視意味的嚴苛條令。 甚至世界政府內部也產生了分歧,認為這會削弱生物基因的多樣性。 但在最終的投票表決中,這三條規(guī)則還是被強硬的執(zhí)行了下去。 如果想要得到,那么你就必須創(chuàng)造。 如果你是個安樂者,并真的在乎某個非安樂者,你真的忠于愛情,那么就請你放下懶惰,嘗試著做點有意義的事,哪怕只是通過初等教育考核,成為一名可以在全自動車間中勝任信息監(jiān)察工作的流水線工人都行。 前進的通道永遠向你打開,從未關閉。 鑰匙一直在你們手上,改變命運的契機只在你一念之間,就看你想打開哪扇門。 2343年,安樂計劃終止了。 在這近百年間,安樂計劃的內部社會結構經歷了兩代艱難的繁衍,先步入老齡化,又流失了大量人口。 這里大約相當于蒸發(fā)了近二十億人口。 太陽系內的人類總人口數(shù)卻并未減少,反倒從兩百多億提升到了四百億,基因的多樣性并未因安樂計劃而受創(chuàng)。 這下,觀念又被統(tǒng)一了。 自2351年起,第一艘長二十余公里,可以搭載三萬名乘客,裝載了可達三分之一光速的介質推動引擎,由生物電池、生物膜光翼和可控核聚變提供能源的奮進者一號脫離了海王星自轉軌道,飛往太陽系外。 按照原定計劃,奮進者一號將在十六年后抵達比鄰星系,并在比鄰星b上扎根。 此后十年,奮進二號、三號直到十一號陸續(xù)揚帆起航,去往不同的方向。 2367年,第一代戴森膜完成生長,并開始供能。 自此后三十年,可以容納十萬人的新奮進者以平均每年十余艘的速度出發(fā)。 再到2401年,戴森膜完成進化,裝載了新型類曲率引擎,可達到0.99倍光速,可容納三十萬人的超新奮進者系列再度出發(fā),每年數(shù)百艘。 比起前面兩個不同版本的奮進者,超新奮進者搭載了更先進與穩(wěn)定的護盾系統(tǒng),同時也是模塊化組成,可以隨時化整為零,生存能力更強。 時間一直走到2490年,人類在此時完成分割,走向了不同的分岔路口。 經統(tǒng)計,在這139年間,人類一共往太陽系外送出五萬余艘奮進者號,攏共一百五十余億人。 2343年時,太陽系內共有四百五十余億人,到2490年時總人口稍微下滑至三百七十億人。 此時,以人類的生產力,在第三代戴森膜的幫助下,其實可以用最后的十年時間全員撤離太陽系。 到了這個時候,意見一直統(tǒng)一的救世會終于產生了嚴重分歧。 部分人認為應該全員離開,既然太陽系注定會被盯上,那么不如將全文明徹底化整為零,放棄母星。 另外部分人則認為,既然敵對復眼文明是銀河統(tǒng)治者,人類就連離開獵戶臂都做不到,遑論逃出銀河系,所以逃與不逃,其實沒有本質區(qū)別。 放棄太陽系前往其他殖民地,即便可以在其他殖民地重建一切,但人類必將永遠失去一個重要的東西。 那就是地球上純天然生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經過長達百余年的殖民地建設,人類的足跡遍布太陽系附近數(shù)千個恒星系,也改造了無數(shù)個行星,但人工改造后的行星,即便有人類投放的生物系統(tǒng),也從未形成地球上這般復雜全面,且循環(huán)自洽的完美生態(tài)。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