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放棄一個恒星系,就等于放棄了一段人類已經(jīng)掌握的宇宙規(guī)則,放棄了一種進化的可能。 這種代價是無形且龐大的。 更何況這還是孕育了人類的母星。 太陽系內的物理規(guī)則,毫無疑問是最適合人類的。 所以,用符合生物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理論去總結,人類在太陽系內的科技進步,應該是最快的。 在先哲陳鋒留下的“故事”中,也能找到佐證。 比如上條時間線中,太陽系內的地球人,即便受到了穹頂篡改規(guī)則的壓制,最終在大決戰(zhàn)之前完成的科技沉淀,也強于巴納德星和比鄰星的殖民地。 當時堅定的想留下來的代表人物,世界政府最高政治領袖華中云如此說道:“對方手中有太陽穹頂,所以注定會有一個星系必須承受太陽穹頂?shù)膲毫Α<热蝗绱耍瑸槭裁床荒苁悄感悄兀课覀冸x開,亦或是留下,又有什么區(qū)別?倒不如留下一部分人來堅守陣地,并進一步深度開發(fā)利用太陽系的潛力,說不定又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東西呢?更何況,我們還要等那一個人,對吧?” 自此,爭議結束,一部分人離開,一部分人留下。 曾有人再問華中云,想勸他走。 華中云卻又笑道:“總有人要留下,為什么不能是我?” 最終,370億人離開了210億人,留下了160億人。 在這160億人中,接近110億的中華兒女。 有些東西,當真是深深的刻進了骨子里。 中國人的尋根情節(jié)。 2500年,太陽穹頂準時降臨。 母星留守者與外界徹底失去了聯(lián)絡,不能接收外部信息。 但留守者并不驚慌,這一切本來早就在先哲陳鋒的警示之中。 他們也知道,外面的殖民地,可以看到太陽系內的場景。 那么理論上,里面的信息可以通過光電信號傳達給外面的人們。 留守者不在意能不能離開,也不在意最終的結果,只在意自己能不能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間,在《晨風》的暗中輔助下,《計劃》帶來的五百年科技沉淀轟然迸發(fā)出光彩,太陽系內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陡然爆發(fā)。 2500年中,突破35%基因喚醒度的二次喚醒手術,基因協(xié)同共振訓練裝備,出現(xiàn)了。 2501年初,量子智慧繁星以完全體降臨。 2502年底,星鋒堡壘建成。 2503年底,第一艘雪花戰(zhàn)艦落地。 2505年中,第一套銀河戰(zhàn)甲出現(xiàn)。 2508年底,在繁星的協(xié)助下,留守者中一位名叫歐夢峰的學者在吸收了陳鋒留下的訊息后,成功制造出第一枚涉粒子炸彈。 2511年,黑洞炸彈被發(fā)明了出來。 2518年,殖裝魔戰(zhàn)技術成型。 2519年中,真正的曲率引擎研發(fā)成功,并開始列裝。 同年底,種植戰(zhàn)艦研究院成立,開始向著這條全新道路沖刺。 這二十年,被稱之為奇跡的二十年。 留守者用事實證明了他們留下是個正確的抉擇。 他們深知,或許自己研究的東西也根本沒有與敵正面一戰(zhàn)的機會。 但這才二十六世紀,我們的征途才剛剛開始,將來的事情誰又知曉? 并且,殖民地的無數(shù)種子們也在吸收我們送出去的信息。 我們的奮斗,從來都不是無用功! 因為遠方一直有親人們在遙遙的看著我們。 那個人還在五百年后等待著我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