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欣慰于獵戶臂人類當前擁有的龐大規模,失望于并未看到更高的科技發展。 帝國疆域的擴張主要來自五百年前沖出太陽系的部分奮進者號在不同的地方生根發芽。 除量子折躍星門之外,人類創造的全新科技大體也都在陳鋒的想象和推理的范圍內。 他現在能看懂,就說明程度還不夠。 目前人類總人口數量大約為三十五萬億,平均每個行星系的人口規模為二十四億三千萬。 人類建成的恒星級戴森膜數量為十萬余座。 人口數量看似很龐大,調動的能源總量很驚人,但依然是量變,不是質變。 假如敵人依然只是球型戰艦,或許陳鋒已經可以提前宣告勝利了。 但現在陳鋒的假想敵已經從球形戰艦變成了復眼文明位于銀河疆域內的百萬棱艦,甚至他還考慮到了位于室女座本星系群中的復眼母星的潛在威脅,此時顯然沒到提前慶祝的時候。 他的失望還有另外一層。 他沒想到竟連一個熟悉的名字都沒看到。 唐天心、丁虎、林布、斯科特、歐陽正華、歐青嵐、董山、盧先鋒、龐德、葉路明等人一個都沒有,甚至連拿威綸、馬蒂爾德、蓋烏斯、夏爾、勞倫斯、貝恩斯塔這些也都一個沒見著。 這次人類文明的發展變動如此之大,太陽系內更慘遭族滅,陳鋒有想過肯定會損失一些人。 這些熟人的先祖完全可能部分留在太陽系內,然后陣亡在ZS末日浩劫中。 但一個都沒,也太過分了。 “薇星,重新搜索這些人……” 他又添加了更多人選名單。 陳鋒的記憶力非常好,也很刻意的在努力記住更多有用的人,他腦子里起碼裝著上千個名字與上千人的音容笑貌。 他一股腦兒把名字先全報了出去,同時他也通過在腦海中構建畫面的方式,以每張圖片近百張人臉的強度輸出容貌照片。 當初人類最后一波離開太陽系時,可是370億人走掉210億,占比超過一半。 即便只考慮最基本的概率統計學,那么多熟人的先祖總也該走出去一些的。 兩個小時后,薇星:“先生,已經完成初步搜索,并未發現對應人物,是否繼續?” 陳鋒:“啊?” 真一個熟人都沒有! 這不符合他長久以來在持續的穿越中用經驗總結出來的看似謬論,實則真理的個人邏輯。 總不能我在乎的所有人的先祖都留在太陽系內,又或者乘坐的奮進號都翻了船吧? 這得倒霉成什么樣,才會發生這種綜合型小概率事件? 陳鋒白眼狂翻。 搞我呢! 簡直闖鬼。 他不想接受這事實,但現實不因他的個人意志而轉移。 “分出百分之十的算力,開啟長效檢索,有消息就通知我,沒消息就一直找。其他算力繼續重點分析科技和晨風帝國的狀況。” 重新吩咐下去后,陳鋒用整整兩個小時完成心理建設,勉強走了出來。 他又簡單看了些別的重要史料。 比如太陽穹頂自2589年于太陽系消失之后,在2599年又出現在了比鄰星系。 從太陽系遷入比鄰星系的基礎人口規模接近五千萬,經過兩百余年的發展,到2599年時,比鄰星系內已然擁有超過百億的人口規模。 當時人類已在比鄰星系上率先完成第五代戴森膜,并且還是三個,將半人馬座α星A、半人馬座α星B和比鄰星這三個恒星全利用了起來。 包含了比鄰星的南門二星系是繁榮程度僅次于母星太陽系的人類文明第二極,且由于三星系統的存在,具備充足能源,被認為擁有極高潛力。 但這一切在2599年后戛然而止。 太陽穹頂變成了比鄰星穹頂,并故技重施投放ZS菌。 這次人類有了準備,從一開始就執行嚴格隔離,并快速清剿行星,徹底湮滅被感染的太空站與艦船,所以比鄰星人類在付出少量犧牲后便迅速撲滅了ZS菌的威脅,前后跨度不足五年。 結果看起來還不錯,但比鄰星穹頂為維持ZS菌存在而篡改規則的時間太短,能源似乎并未耗盡。 此后比鄰星穹頂也并未消失,將這三星系統一直籠罩到了現在。 比鄰星里系的人類無法再接收外部信息,潛力被壓制,發展驟然放緩。 這般處境與上條時間線里的太陽系稍有差別。 第八條時間線里的太陽系人類領導者壓根就不確定離開的人類是否成功建成了殖民地,同時也不愿意暴露這些殖民地的存在,所以從未對外公布過自有科技。 這條時間線里,比鄰星卻依然堅持通過射電信號對外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期幫助外面的獵戶臂人類。 但在不知不覺間,比鄰星文明早已落后獵戶臂人類數個科技代差,只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嚴重落后了。 比鄰星人類依然孜孜不倦的平均每隔十年集中向外公布一次信息。 最近一次公布發生在3015年。 然而比鄰星提供的科技信息庫中涉及到的幾乎所有領域,外面的獵戶臂人類早在2900年前便全部攻克了。 但沒人嘲笑比鄰星人類的“無知與落后”,只是覺得心疼。 他們本該是最有潛力的族人,只是替全人類承受了最大的壓力,變成了籠中鳥而已。 獵戶臂人類也在比鄰星穹頂上看到了入侵者的強大,從未停止過對破解穹頂的嘗試,只是一直找不到頭緒,拿穹頂依然毫無辦法。 這穹頂顯然是一種超出人類對大統一理論認知的宇宙奇跡般的存在。 陳鋒倒是從這段仿佛細枝末節的情報中得到了重要提示。 這證明了謝爾蓋關于太陽穹頂的第二個猜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