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2351年沖出太陽系起,人類文明在無法言喻的緊迫感下正式開啟獵戶臂時代。 走上前臺的救世會組建了新的獵戶臂聯合政府。 2500年1月1日,太陽系被穹頂籠罩,母星開始進入滅亡倒計時。 同年,奇跡二十年開始,繁星雖是在太陽系內蘇醒,但被留在太陽系內的人將其核心架構編譯為光電信號傳遞了出來。 2515年,獵戶臂人類在太陽系外重建了另一個繁星——一個更龐大,性能更強,算力更強的超級量子智慧。 在繁星的幫助下,殖民地迅速完成制度整合,形成星際共和聯邦制政府,并將當時疆域幅員百余光年的文明統合體命名為晨風帝國。 這是一個名為帝國的共和聯邦體系,顯得很奇葩與詭異。 新的星際時代,對文明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便是意識形態十分統一,共同目標極為明確的救世內部也產生了分歧。 有人認為既然戰爭迫在眉睫,就應該提前進入軍備狀態,采用軍事獨裁制。 但也有人認為如果軍事獨裁制的持續時間長達五百年,將會極大程度壓制與扼殺人類創造力,所以推崇能盡可能激發平民斗志的公投共和制。 但又有人覺得,文明前進需要偉大的領航者,大部分人應該更堅定的圍繞少部分優秀領袖指引的道路而前進,所以應該執行聯邦議會制。 還有人認為,凡事需要公投的議會制效率太低,影響社會生產力,同時也不利于戰時的快速決策需要,所以應該推舉出一名或者數名當之無愧的絕對正確領袖,執行區別于古代帝制的現代帝制。 然而,人類又實在選不出無可挑剔的完美領袖,也沒人自詡有能力接住這擔子,所以最終便行成了這奇葩的共和聯邦制帝國。 在找不到絕對領袖的情況下,以聯邦議會為主。 之所以定名為晨風帝國,則是因為幾乎所有救世成員都按照史料的指示,等待著先哲陳鋒跨越千年后降臨,再來領導人類前進。 已故的陳鋒一直在無形中指引文明前進的方向,在促進團結與消除分歧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種意識形態在太陽系內部造成了毀滅末世,但在外面的獵戶臂文明里,卻又成了團結人類齊頭并進的核心源動力。 獵戶臂文明形成了以不斷快速提高生產力為第一要務;以加快繁衍生息提高人口總量為第一策略;以推崇學術公平,加快學術交流,提高綜合教育水平,在獵戶臂內形成無界學術氛圍為核心思想;以在生產力、科學技術革新和軍事實力發展這三個層面找到完美平衡點為體制運轉終極目標的超時代體系。 這四項基本要素,是獵戶臂文明這六百余年發展永恒不變的主旋律。 總之,在這既違和又合理的文明制度引領下,人類的發展進程仿佛被摁下了快進鍵。 人類生產力大爆發,一切追求效率,在乎自身更超過在乎宇宙的整體和諧。 同時由于質能轉化技術的不斷提升,人類消耗了大量恒星的能源制造出質量達到天文數字的金屬、半導體、低原子量同位素等等物質。 第五代戴森膜的性能遠超陳鋒過去所見過的任何一代戴森膜,對恒星輻射能的吸收效率最高可達90%,并且吸收總量上限極高。 第四第五代戴森膜的性能提升,不在乎效率,而在能量吸收轉化的總量上限上,目前最高已經可達第三代戴森膜吸收太陽能量上限的百倍。 據說正在研發中的第六代戴森膜的吸收上限可達第三代的千倍。 當前人類一共建造了十余萬座第五代戴森膜,其中大部分都位于無人定居的純工業生產行星系內。 在有大量人口定居的繁榮行星系中,戴森膜只開啟了常規性能,吸收率甚至被壓制到60%。 但在工業行星系中,戴森膜的吸收率被拉高到了90%,并且還有名為恒星挖掘者的特殊工種無人艦船盤繞在恒星附近,持續不斷的將物理毒素發射向恒星,以提高恒星內部的反應強度,使其對外釋放輻射能的速度大為加快,這樣包裹著這些恒星的戴森膜能產出更多可利用能源。 以恒星表面的耀斑爆發強度與頻率為參考值,被人工提高反應強度的恒星爆發綜合指數至少是太陽的數十到上百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