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越冷靜獨立,做決定時收集的信息素越多,綜合考慮的判斷依據越多,情況就越顯得復雜,理智對最終決策來得快速與否,正確與否,還真就沒什么幫助。 能促使人類義無反顧毫不猶豫的,不是邏輯,是情感。 只有情感才能讓人明知是錯,也敢豁出去賭。 以前的陳鋒就是個老賭徒,但這次他還沒找到自己情感的支點,所以擺脫不了這因貪婪而生的困惑。 考慮很久,陳鋒從醫療艙里跳下來,嘆口氣。 在剛才的思考中,天知道他快速分析了多么龐大的信息流,結果沒得到結論,他給自己腦子繞暈了。 他自言自語道:“反正不管參不參戰,一時半會兒都回不到帝國疆域,先保持距離,既不靠近又不遠離,就這么飛著吧。再看看情況。” 同時他也給小福傳訊,暫且更改了航線。 小福對此倒是沒提出任何建議,他都聽陳鋒安排。 陳鋒重新打開帝國疆域星系模擬系統,再一次從全局到細節的審視戰局。 如今人類原有的14400個主要殖民星系尚余六百余個。 這部分殖民星系之所以能維持到現在,并非實力強大,純粹只是因為平庸。 這些星系中既沒有能推動技術進步的頂級科研機構,也不是各方面產業鏈成熟,具備某種特殊礦藏的大型工業基地,還沒有優渥的天然行星自然環境和適中的恒星環境,不是后備人口培養的繁衍基地,就突出一個平平無奇,復眼者都懶得將其選為主要目標。 另外還有為增補兵源和恢復工業產能而新設殖民地共八百余個。 戴森膜能源基地星系本來已擴張到數十萬個,但在經年累月的戰爭中,如今只剩下不足一萬,并且生物電池運輸的干線通道早已被切斷。 1024座星門早已全軍覆滅。 人類的大型運載艦已經無法安全的穿行于航線中。 只要大型運輸艦敢出現在航線上,肯定會被巡邏掃蕩的刀鋒螂發現。 人類只能化整為零,派遣些微小型人工或智能艦船少量多批次的穿行于航道中,以短則數月,長則數年周期的想方設法把更多能源電池帶回幸存星系。 即便如此,依然會有小型單位時常遭遇敵襲。 如果碰到的不是刀鋒螂,而是甲蟲或是蜻蜓戰機,還有機會拼上一拼。 如果碰上刀鋒螂,則基本只求能多逃一秒便是一秒。 盡管危險重重,但這些長途旅行的搬運者從未停止過奔波的腳步。 沒人在乎死亡,就像每個人都知道空難的死亡率超高,但人依然得坐飛機。 總有人要犧牲,但也總能有人可以順利抵達目的地,把寶貴的電池帶回去。 由于微波輸電無法跨越行星系,戴森膜能源基地星系的主要產出便在電池上。 在完整的工業體系中,每一塊高性能電池,都能轉化成數十架制式戰機。 幾十塊電池就能轉化成一艘小型戰艦。 搬運者也經常臨時更改目的地,可能是前方的能源基地出現了刀鋒螂的行蹤,也可能是返程目的地星系已被摧毀。 自很多年前開始,復眼者更改了戰爭策略,開始逐漸清洗與封鎖人類的科研能力、工業能力和人口補給能力,并持續掐斷人類補給線后,搬運者便成了重要工種,從業者眾多。 自3118年底,復眼者建成蛇形星門,開始侵占或摧毀人類星門后,搬運者的數量又在短時間內暴增無數倍。 數量龐大的形如宇宙流浪漢的搬運者,用生命組成了晨風帝國殘存殖民地的血管,支撐著帝國最后的余暉。 總之,在龐大的帝國星圖上,絕大部分曾經繁榮的人類殖民地早已變成了一個橙黃小點。 剩余總計一千四百余個星系,分別零星散落在疆域的各處,不成規模與建制,絕大部分已經變成鮮血般的紅色,僅剩少量還顯示著代表暫時安全的綠色。 人類原有的七十二星區早已名存實亡。 陳鋒注意到,在遠離自己所在方位的晨風帝國疆域另一端,正有一個紅點的顏色特別鮮艷奪目。 他先縮小檢索范圍,放大星圖,然后輕咦一聲。 奇了怪了。 目前復眼者大約有九萬余艘棱形戰艦在獵戶臂外巡邏追捕逃生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