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戰爭的第一天,二十四小時里,雙方的炮火互相轟擊了八萬六千四百秒,從未有過剎那止歇。 這看起來已經是大決戰的模樣了。 但人類卻深知這只不過是復眼者的第一步試探,只是這試探的強度強到讓人難以承受,并為之而感到痛苦。 人類已經用一百年證明了自己的快速學習和對星系的深度開發能力。 人類走了一條與復眼者的“拿來主義”截然不同的道路,不是那么狂熱的實用派。 當復眼者決定吸收某種科技時,通常會用生物學知識直接解決問題,讓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即可。 復眼者依靠生物科技走捷徑,已經沖出室女座本星系團,統治這片龐大的疆域不知道多少年。 他們沒有必要再去費力不討好的“學習”。 這是復眼文明的特點。 至于宇宙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這些東西能達到這種效果,那不重要。 人類凡事追求本質,面對任何新事物,都盡可能的想先把其原理搞明白,再化為己用。 不同的原理會孕育出不同的科技產物。 深入到微觀世界“底層”的超低能級底弦能,亦或是超微觀歐莫粒子(三十世紀初期一位名叫歐莫的物理學家發現的一種按照不同排列組合,可組成不同編號底弦能的基本粒子,將微觀世界的波粒二象性再度顛覆,同時某種意義上又摧毀了弦理論)程度的質能轉化和合成技術,讓人類解決了絕大部分宇宙物質材料的合成工藝。 人類可以任意的改造行星,不會再輕易的因為資源短缺和能源不足而陷入困境。 同時,宇宙中始終有一部分物質是人類無法復制的,其中典型代表便是迷族核心、巴納德星的奧氏同位素、天然量子晶片等等…… 這些以歐莫粒子之下的微觀世界等級劃分的特質材料,造成了人類在龐大的晨風帝國疆域內,以大則星區,小則行星系,再小則是每個不同的行星都會呈現出不同的差異化。 復眼者在百年戰爭中已經吃了不少類似差異化的虧。 各種“土特產”用到人類手中,會有千變萬化。 譬如漿磁詭雷首次出現時,就將一艘落單的棱艦整整困了八年。 所以復眼者每次進攻一個人類力量格外強大的星系時,多少都會先進行足夠的試探,不斷加深對該行星系的深度了解,反過來豐富自身的科技信息庫,將人類的東西不斷存儲進自己的文明記憶,以免某些時候又重蹈覆轍。 大決戰第一天的試探,是復眼者求穩的策略,但同時也是歷次雙方戰爭中,人類獲得最大量測試信息的好機會。 當復眼棱艦開始涉險突進時,往往就表示他們已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以適當冒險,并發動總攻了。 不過復眼者攻破DF-711堡壘星艦也用時兩月余,以影子星系如今真正的兵力,敵艦數量也“僅有”三萬余艘,雙方兵力懸殊差距變小了。 如果復眼者不想在最后時刻功敗垂成,必不會貪功冒進,如此強度的試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戰爭,永遠鑄就史詩。 在第一個二十四小時里,從星系內部沖出去的不只洪流特攻隊。 第八小時,由一艘特種巨艦,九千艘主戰艦,三萬六千艘護衛艦組成的東區第一C級艦隊——大風艦隊,在指揮官葉風中將的率領下,也以類冥王星軌道完成加速,進入超曲運動,并順利穿越曲率亞空間,出現在棱艦陣列的后方。 影子星系軍隊體系的C級艦隊屬常規兵力的一個分級,特指主戰艦數量在一千以上,一萬以下的常規戰力。 大風艦隊隸屬正東戰區,為正東戰區中的最強C級艦隊,擁有最優秀的指揮官,艦船在一個月前剛剛接受了全面改造,也有最先進的裝備。 大風艦隊中的特種巨艦,正是剛剛研發成功的黑洞自旋子炮。 黑洞研究院一共制造了十門自旋子炮,分別被大風艦隊與另外九支C級艦隊列裝。 在前八個小時里,除大風艦隊之外,另外九支艦隊已經先后出發。 但很遺憾的是,其中四支先行者在拖著特種巨艦嘗試曲線加速進入亞空間時出了意外,類曲率引擎控制不可避免的失控,進而導致裝載了黑洞自旋子炮的巨艦解體爆炸,并將附近撐開曲率泡的拖曳艦隊吞噬。 這四支隊伍的犧牲并非毫無意義。 飛行科學院汲取經驗教訓,不斷改良算法,才終于成功計算出讓特種巨艦于小范圍內執行曲線運動,并順利達到光速沖入亞空間的辦法。 但接下來又有三支艦隊在嘗試通過亞空間穿越戰區時,受到外部戰區能量和紊亂空間的沖擊,遭遇亞空間短暫崩塌而提前跌出亞空間,并落入敵方作戰單位的包圍,亦或是直接撞擊在敵我雙方的集火彈道上。 另外還有兩支艦隊幾乎成功落位。 但其中一支落位時黑洞炮發生不明故障,未能開火。 另一支艦隊找到了故障原因,并特別加厚了黑洞自旋子發生器主控芯片的外部防護層,以防止被漿磁詭雷造成的異磁場干擾。 第九支艦隊幾乎成功,黑洞自旋子炮只差十秒就充能完成,但卻還是被蜂擁而至的刀鋒螂提前擊破,以至于功虧一簣。 負責最后一門黑洞炮的大風艦隊肩上的擔子突然重了起來。 這是黑洞自旋子炮開發第一階段開發完成后的首次試驗,如果大風艦隊再失敗,那么研究院便不得不重新制造第二批初代黑洞自旋子炮,至少需要耗時三周。 三周后會發生什么,誰也無法預料。 即便第二代制造成功,又需要一輪新的測試,也不知能否達成成目的。 9月18日,地球北京時間下午六點三十三分零七秒,大風艦隊抵達光速,進入亞空間。 剛剛折返休整不足半小時,成員尚余一萬二千余人的洪流特攻隊幾乎同時出發,也進入亞空間。 六點三十三分十二秒,大風艦隊出現在被命名為DL333號棱艦的后方7.2光秒的位置。 比原定目標地稍遠了0.2光秒,原因是艦隊在亞空間飛行時,受幾乎同步進入亞空間的洪流特攻隊造成的縱波干擾,稍微偏離方向,但問題不大。 在落位減速時的劇烈震顫中,身處黑洞炮巨艦內,同樣百余歲且身經百戰的女中將葉風雙手扶住欄桿,口中快速匯報消息與下達命令。 “大風艦隊定位成功!旋流超曲運動誤差率1.72%,誤差分析報告已提交。黑洞炮開啟充能!開啟統一力護盾、類曲率膜層護盾!輝光彈幕炮齊射開火!組成掩護通道!” 艦隊首席情報員同步匯報,“已檢測到DL333號附近三百光秒內出現大量短程折躍波動,共計十五萬剛誕生的新型刀鋒螂即將抵達!敵艦后置干擾炮已開始充能,第一批暗能量吞噬云團將在六秒后成形!” 葉風面無表情,只下達命令,“巨艦執行第三類Z型曲線機動。主戰艦與護衛艦以第六雪花陣型散開,組三重聚合護盾網,前進!” 情報監控投影中,前方氤氳霧團般的暗能量塊先是以綠豆大小分散出現,部分擋在大風艦隊的前進道路上,還有少部分則在后方。 等這些暗能量霧團徹底成型,將會把這一方直徑近兩百萬公里的空間徹底變成一團短暫的暗能量黑洞。 但大風艦隊已經開始曲線推進,巧妙避開附近逐漸擴散的暗能量塊,持續前進。 監控系統中,又能見十五萬刀鋒螂星星點點出現在艦隊正前方。 此時特種巨艦頂端圓球正吞吐電弧,黑芒閃爍。 這正是黑洞炮的炮口。 黑洞炮從開始充能,到引導發射,需要二十秒時間。 艦隊的任務,是在這二十秒時間內護送巨艦抵達棱艦后方十萬公里以內,再順利開炮。 在這十五萬刀鋒螂脫離折躍僵直狀態之前,主戰艦與護衛艦率先開火,海量能量武器宣泄而出。 若是之前的刀鋒螂,第一波能量武器的炮擊將會對刀鋒螂造成重創。 但這次新型刀鋒螂體表護盾又增加了新的特性,集火后僅成功擊落兩萬余只。 十二萬余刀鋒螂開始挪移機動,并罕見的撐起閃爍銀芒的骨盾。 在與洪流特攻隊交手后,復眼者真正重視起人類的殺傷力來。 刀鋒螂舉盾不但代表著復眼正在吸收人類的戰爭藝術,同樣代表對方認可了人類士兵有與刀鋒螂正面一戰的資格。 十二余萬刀鋒螂迅速提速至近光速,然后在宇宙中化作十二余萬道銀色流星,向大風艦隊撲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