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做為松江和金山衛通往昆山方向的交通樞紐。 白鶴港大橋不光是松江三萬余守軍通往昆山的最后退路,也是民眾們想離開松江區域去往昆山再向金陵的唯一通道。 連日來,通過此處撤離的民眾數以萬計。 自進駐白鶴港大橋防線以來,四行營上下終于知道為何吳、郭二位中將臨行前那般慎重,甚至不惜將六門厄利孔機關炮交予他們。 因為不光是他們自己知道這是最后退路要死守,日軍也同樣知道。 只不過因為松江城的阻礙,他們的主力部隊和所有重裝備都在松江城之前,在沒有重裝備支援的情況下,日軍也同樣不敢派大隊級部隊輕裝進入還在中國軍隊控制之下的戰場。 距離白鶴港只有幾十里地的滬西可有中國人幾十萬大軍,隨便抽調步兵旅都能把敢孤軍深入的千余人吞個干凈。 但這不意味著他們就對白鶴港大橋這個交通樞紐視若無睹,7日天氣不好還下著綿綿細雨,日軍飛機無法起飛,但等到8日天氣放晴,天空中先后出現幾架日軍偵察機在白鶴港上空盤旋。 本就剛毅果敢的雷雄當然不會慣著他們,在其中兩架為了尋找中方藏匿在大橋兩端的防御陣地,不惜將高度降低至600米后,隱藏于大橋南北兩端的3處防空陣地同時開火。 這是一個典型的三角形防空陣地,以3門厄利孔機關炮和9挺經過加長支架用于仰射的重機槍組成。 這是雷雄自己的發明,在走之前,唐刀就告訴他,白鶴港的重點防御在于防空而不是地面。 除非柳川平助失心瘋派出一個輕裝型步兵大隊冒險進入戰場,那只要雷雄率領四行營和43軍、67軍那兩個步兵連死守住陣地,滬西那邊也絕不會介意在臨走之前反手給日軍來個大嘴巴子。 不光是可以探囊取物的戰功,更重要的是,他們要想撤退,一切都取決于松江方面堅持的時間長短。如果他們就這么任由日軍派出的輕裝部隊抄了松江守軍的后路,那松江守軍一怒之下全軍后撤,任憑第十軍十萬大軍長驅直入,是不是自己把自己往死路逼? 而日軍方面,只要敢繼續增兵,那中方同樣不介意多吃點兒。 淞滬這三個月打下來,日軍的戰力強橫眾所周知,但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原因是因為其擁有大大小小各種口徑的火炮,一支沒有重火力支援的日軍,在前線鏖戰了數月的中國軍隊可不怕他們,哪怕他們還有制空權。 這也是吳、郭二人雖然是派出了他們認為最精銳的四行營守住后路,但兵力并沒有特別多的主要原因。 中國人能想到的,日本人自然也想得到,向敵后進行穿插打擊敵人重要目標是日軍最常用的手段,可穿插數十公里并投入大部隊,他們也沒那個膽子。 當然了,不到萬不得已,日軍同樣不會炸毀這個北下昆山的唯一通道。 不僅是建立浮橋需要時間,炮兵旅團那些大家伙可是幾噸甚至十幾噸重。 所以,自從日軍的偵察機出現,他們的戰術幾乎呼之欲出,用轟炸機大量殺傷守軍,然后以小規模地面部隊進行攻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