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界碑村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坐落于一座高不過七八十米的小山下。 只是,由湖州至廣德縣城的公路卻是距離界牌村不過300米,所以,這個距離村莊不足一里路的山口,就成了中日兩軍必爭之地。 山口兩側,其實就是145師433旅的中央主陣地,整個陣地耗費一日夜挖掘而成,依據山勢,足足五個步兵連在這座連綿近3里寬的山嶺上挖掘了三道戰壕,居高臨下對來犯日軍進行抵抗。 而劉汝齋團的右翼,則是在側后方近三里外的一座山頭進行布防,那里也有一條進山可通行人員的小路,從哪里繞行就可以走上距離界牌村大約兩公里的主路。 這也是為什么一個團上千號人馬鬧哄哄的跑上馬路而不為145師師部發現的原因。 曾經的時空中,也正是該團跑路,導致日軍從這里進入整條防線,從而對剩余的2000多名川軍實施三面包圍,最終不全軍撤退,導致廣德縣城被攻占。 幸好,因為有近路,別看距離界牌村主陣地有六七里地,但在唐刀親率之下,雪恥團一營和二連一路快跑,僅用了十分鐘,就重新返回陣地。 而那會兒,由145師師部出發的警衛連距離左翼陣地還有一里路。 是的,在說服了這個川軍團并承諾在廣德之戰中自己將親自指揮他們后,唐刀立刻付諸實施。 最后被迫表態的二營和三營由冷鋒和一連帶著向后撤退,和雷雄率領的獨立營主力匯合,唐刀則帶著警衛排、獨立營二連和余下的雪恥團一營先增援先前被他們拋棄的陣地。 為了加快速度,一連和二連都從山上走下來,每連兩挺重機槍兩門迫擊炮的重火力讓僅擁有三挺重機槍的川軍團嘆為觀止。 除去重火力,步兵排里班長皆著沖鋒槍,班副皆著駁殼槍,輕機槍手腰里還插著日式手槍的輕火力配置亦是讓只拿著老套筒,只有連長一級軍官才有資格配屬駁殼槍的川軍們羨慕的流口水。 到這會兒,他們才算是真的相信唐刀先前所說的‘若是他們一意孤行或許能有五分之一的人能逃進山中’的說法了。 這么強的火力配置,又是居高臨下,他們人再多,恐怕最終的結局也只能是尸體而已。 有了這樣強力的戰友,加之被唐刀一番話激起羞恥之心,重新燃起斗志重返戰場的川軍,提著槍在山路上一路狂奔的速度絕對不比獨立營的精銳們慢。 這也是他們能在日軍發起第二波進攻時就抵達戰場的主因。 在劉汝齋率領一團主力離開,最絕望的人或許還不是坐鎮于主陣地后的饒中將,而是選擇留在陣地上的步兵排。 因為,他們幾十個人,要面對的是上千甚至更多的日軍。 沒人知道他們是否在后悔之前的‘英雄’行為,因為他們沒那個時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