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436章 那些少年!-《從八百開始崛起》


    第(1/3)頁

    1941年1月23日!

    一個整個中國都需要銘記的一天。

    在這一天下午,中日雙方都出動了自己所能動用的空軍力量抵達石牌上空。

    只是,沒有一架戰(zhàn)機能向下方陣地投下炸彈。

    因為,他們奉命支援的石牌中央陣地高家?guī)X和八斗坊一帶,中日雙方激戰(zhàn)到距離近乎臉貼臉,從高空中望下去,土黃色和深藍交織于一起,別說威力巨大的航彈,就是一枚小小的手榴彈砸下去,也極有可能將中日雙方步兵同時炸飛。

    尤其是高家?guī)X,雙方在這道山嶺上十幾處陣地上,已經(jīng)開啟了刺刀見紅的白刃戰(zhàn)模式。

    日軍用艦炮和山炮摧毀了山嶺上大部分工事,因為橫山勇的命令,激戰(zhàn)一上午的第11師31團彈藥竟然消耗大部分,而又因為后勤補給動作稍慢,在日軍持續(xù)強攻下,親自在一線指揮的那名上校團長果斷命令全軍上刺刀。

    而對于親自上一線督戰(zhàn)的村上起作而言,傷亡數(shù)字同樣不重要,只需要攻克石牌,什么39師團、野溝支隊、針谷支隊遭受重創(chuàng)的丑陋盡可以被忽略掉。

    中國人被迫用上白刃戰(zhàn),正是帝國陸軍展示武勇的好機會。

    正是在中方被迫日方求之不得的背景下,在23日下午,高家?guī)X戰(zhàn)場爆發(fā)了整個中國戰(zhàn)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白刃戰(zhàn)。

    中方最開始投入的兵力是一個被打成半殘的步兵團,連同其陸軍上校團長及團部文職人員在內(nèi),也不過1600人,但隨著戰(zhàn)斗白熱化,奉命趕來的32團也全軍投入戰(zhàn)斗。

    由于雙方已經(jīng)絞殺成一團,新趕至的32團手中縱算有槍有彈也無法使用。

    “人死卵朝天!不都是一個肩膀扛顆腦袋,一刺刀下去,日本人也是肉體凡胎,不一樣要完蛋!”那位已經(jīng)年近45的32團陸軍上校發(fā)出一聲怒吼,帶著2500名官兵沖下山坡。

    而日軍方面,則同樣投入了一個步兵聯(lián)隊接近3000步兵。

    所以,從中日空軍俯瞰的角度,整個高家?guī)X山坡上,全是黃色和藍色的交錯,所謂的空中支援,在這一刻只能變成空中觀察。

    整個戰(zhàn)場上,除了零星響起的槍聲和手榴彈爆炸聲,根本聽不到一聲炮聲,盡是令人牙酸的刺刀碰撞或是刺刀和骨頭磨擦的聲音。

    中日雙方士兵皆殺紅了眼,刺刀彎了,那就拎著步槍當棍子,步槍砸斷了,那就用石頭,用手榴彈,用手指摳,用牙咬,用上一切可以攻擊對方的器具。

    11師雖已經(jīng)是中方精銳部隊,但那只是在中方軍隊序列里,尤其是在拼刺術訓練上,其實是不如他們對上的這個第13師團步兵第104聯(lián)隊的。

    而且在身體素質上,11師有不少是這半年才招募來的少年兵,年齡不過十六七歲,身子骨還沒完全長開,加之伙食遠不如日軍,往往一名日軍可以單挑兩名中國士兵。

    但所謂困獸猶斗,何況是人呢?

    一個人打不過,那很簡單,拼命就是。

    戰(zhàn)場上最多出現(xiàn)的場景是什么?是一名士兵奮不顧身的撲過去,用身體當盾牌任由日軍步兵狠狠刺穿,而后用盡最后的力氣死死抱住即將奪走自己生命的步槍,任憑日軍怎么用力抽離,都無法在短時間內(nèi)拔出刺刀。

    而后,緊跟其后的士兵再狠狠用刺刀刺過去,舍不得丟掉步槍的日軍往往會被同樣的方式給刺穿。

    一換一,就是中國軍人尋求的最好結果。

    就算遇到聰明人,見勢不妙丟槍保命,但失去了自己的武器之后,在如此兇險的戰(zhàn)場上,半只腳也踏上了奈何橋。

    僅是這樣的一換一,或許還不足以體現(xiàn)白刃戰(zhàn)的殘酷,許多士兵的刺刀因為多次格擋導致彎曲變形根本無力再成為殺人工具,于是他們選擇用隨身的匕首,或是就地使用地上的石頭。

    所以,山坡上,流的不僅是鮮血,還有腦漿!

    石大寬是11師31團第3營2連的一名二等兵,這個全軍最低的軍銜意味著他不過是一名才入伍不到3個月的新兵。

    是的,石大寬的家鄉(xiāng)在蘇北,1937年日軍由淞滬打開中國的東南大門后,一路橫掃江南,家里原本還有幾畝薄田可以度日的蘇家在日軍金陵大屠殺之后,在石大寬的父親帶領下,毅然拋棄了可以供全家老少活命的田地,隨著逃難大軍一路南逃至江夏,后又逃至山城。

    這期間為了養(yǎng)活一家老小,石大寬的大哥在38年年初參軍成為第30軍第31師一名士兵,參軍不足兩月,就參加徐州會戰(zhàn)并血戰(zhàn)于中心戰(zhàn)場臺兒莊。

    為守住臺兒莊這個中心戰(zhàn)場,31師連團長都要親率敢死隊上戰(zhàn)場,一個連能活下來一半,就是損失極輕的。

    而石大寬的大哥石大厚所在步兵連145人最后僅存8人,活著的名單中并沒有石大厚的名字,那個剛滿22歲的青年戰(zhàn)死了,但他替家里掙了10大洋的撫恤金,那是他重傷未死的連長用自己的獎金支付的。

    正是這10塊大洋,支持石大寬一家得以在漫長的逃難途中沒有餓死。

    然而苦難依然沒有結束,一家人得以棲身的江夏也要開始打仗了,全家人不得不再次逃難,這次是石大寬的年僅18歲的二哥石大重站了出來,在江夏街頭參軍加入第71軍,并在隨后的9月份參加著名的萬家?guī)X殲滅戰(zhàn)。

    這一次,石大重活下來了,還榮立戰(zhàn)功,給家里寄了20大洋,足以讓一家老少在山城活下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