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0章:出兵河套【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2/3)頁

    看著這幫人假意在那里爭論,趙弘潤索性在王座前臺階上坐了下來,右手托著下巴撐在膝蓋上,看著這幫人在那假爭論。

    可能是察覺到這位太子殿下有點不耐煩了,于是在片刻后,朝臣們終于扭扭捏捏地達成了一致:出兵!

    事后,禮部尚書杜宥拉住趙弘潤,私底下對后者做出了解釋。

    其實嘛,就算杜宥不解釋,趙弘潤也明白,畢竟中原這邊的文化,講究“含蓄”。

    簡單的解釋就是,雖然我看你不爽或者出于某個原因要打你,但我不會明說,我會找一個正當合理的理由,然后把你暴揍一頓——可能這個理由是你在街上瞪了我一眼,讓我耿耿于懷,郁郁寡歡、茶飯不思,與家人也發生了矛盾,這嚴重危及到我的生命與家庭和睦。

    這就叫名正言順!

    說實話,趙弘潤并不喜歡這一套,他更傾向于慶王呂僖的做派:我是昏君,我一意孤行,說揍你就揍你,說天天揍你那就天天揍你!

    于是近二十年來,楚國被齊國揍地生活不能自理。

    但遺憾的是,縱使是齊國的臣子,亦有許多不能接受齊王呂僖這種我行我素的行為,對齊王呂僖這位趙弘潤眼中的明君褒貶不一,更何況是魏國這個還沒有開個先例的國家。

    兩日后,太子趙潤頒布了「討胡令」,正式河套地區的林胡用兵。

    其實按照中原國家宣戰的流程,這中間還缺一道程序,即在攻打他國前、投遞國書,告訴那個國家一聲,我要打你了。

    當然,這指的是中原各國之間,至于對待外族,就沒有這個必要了,畢竟中原人骨子里也沒有將那些不服教化的‘野獸’歸入人類的范疇——而魏國此前的種種檄文、包括趙弘潤的這份「討胡令」,實際上就是給魏人以及中原其他國家看的。

    一般來說,只要是對外族開戰,中原人幾乎是拍手稱快的,畢竟游牧民族在中原國家的子民身上確實造下了不小的孽。

    洪德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子趙潤于垂拱殿發布詔令,任命上將軍韶虎為「征胡大將軍」,率龍季、羿孤、趙豹三將,以及禹王趙元佲的次子「趙成岳」,率領五萬魏武軍,征討河套林胡。

    同時,太子趙潤又任命龐煥、司馬安、臨洮君魏忌三人為副將(偏師主帥),除龐煥率領麾下鎮反軍外,趙弘潤命司馬安代掌鄢陵軍,命臨洮君魏忌代掌商水軍,全面強化了河西、河東兩部。

    除此之外,太子趙潤又任命燕侯趙疆、桓侯趙宣、成陵王趙燊、安平侯趙郯等為協從軍將領,援助主力軍。

    此次出兵,魏國共出動「河西軍(原碭山軍)」、「河東軍(包括汾陰軍與蒲坂軍)」、「北一軍」、「南燕軍(燕侯趙疆的第三代南燕軍)」、「商水軍」、「鄢陵軍」、「游馬軍」、「魏武軍」、「鎮反軍」等九支魏國精銳之師,總兵力超過三十萬,再加上國內貴族隨同的私軍,保守估計兵力達到四十萬。

    當這個消息傳到中原各國時,各國人士為之側目。

    要知道十年前,魏國還只有駐軍六營總共六支可用于征戰的常備軍,滿打滿算只有八萬兵,而十年后,魏國卻能一口氣出動四十萬大軍,可想而知,這十年來魏國發展的勢頭是何等的迅猛。

    由于是對外族高調宣戰,因此,中原各國人士皆對這次魏國的舉動大加贊賞,畢竟中原素來流傳有「胡戎威脅論」,生怕有朝一日中原被胡戎侵占,使中原的「上國子民」,淪為披發左衽的異族奴隸。『PS:忽然想到,要不然下本書寫五代十國?』

    除了一撥人,那就是韓國的掌權者。

    比如如今在韓國權傾朝野的釐侯韓武,他非常清楚,魏國出兵林胡,就意味著「魏韓競賽」已正式拉開帷幕,待等魏國驅逐林胡占據河套,或待等他韓國覆滅北方的東胡以及西北的匈奴,兩國就將結束當前的蜜月期,展開最終的戰爭——這場戰爭,將最終決定魏韓兩國在中原的地位,決定誰才是中原的霸主。

    也正因為這樣,魏國的出兵刺激到了韓國,迫使釐侯韓武再次向北方增兵,同時,命漁陽守秦開、北燕守樂弈,以及取代原代郡守劇辛的新北原十豪級名將司馬尚,三方同時出兵征討東胡,力求在魏國打贏「河套之戰」前,覆滅東胡。

    而正是在這場戰爭中,韓國北原十豪、漁陽守秦開,一舉重創東胡,迫使東胡北退千里。『注:歷史上的秦開(魯王室后裔、燕將)就是這么虎,追著當時最強大的「北戎-東胡」,一路追擊到朝鮮半島。可以理解為,遼東地區就是秦開打下來留給我們后人的。個人覺得,這是一位埋沒的名將,相比較重創匈奴的李牧也不遑多讓,只不過就是沒機會跟那時號稱最強大的秦軍交鋒罷了。另,荊軻刺秦中的那位「秦舞陽(或秦武陽)」,就是秦開的孫子。』

    而期間,上谷守馬奢亦橫兵于國境外,對樓煩虎視眈眈,防止樓煩援助東胡。

    六月初,魏將韶虎、司馬安、魏忌、龐煥,紛紛對河套展開進攻,主攻方向為「河上(上郡)」,此地往西就是「義渠」,而往西北,就是林胡所在的地方——因森林茂密而得名的「林中」。

    這也是「林胡」這個稱呼的由來:林胡,即「林中之胡」,說白就是住在森林里以及森林附近的胡人。

    但是,林胡并不會就這么自稱,他們只自稱為「胡」,就好比魏國子民自稱魏人一樣,胡在北方民族文化中就是「人」的意思,至于什么東胡、林胡、羌胡、北胡等等,這只是中原人為了區別這些胡民族自己添加上去的,胡人從未承認過,他們有自己用于區分的部落族號,比如「丁靈」、「鐵勒」、「敕勒」等等。『注:這些都是音譯。』

    六月份,魏軍的行動非常迅速,沒過幾日,便有源源不斷的捷報像雪花一樣送到大梁。

    而此時在大梁皇宮內,太子趙潤難得地來到了垂拱殿。

    他在垂拱殿的正殿,豎起了一塊半丈寬一丈長的木板,將一封由工部官員繪制的《魏國地圖》掛在了上邊。

    而他這邊一群以高力、高和為首的小太監們,則每日按照捷報中所言的魏軍推進情況,將各路魏軍標記在地圖上,同時也標記出河套林胡大部落的大致所在。

    趙弘潤每日都會到垂拱殿關注這個「實時戰況」。

    說實話,韶虎、司馬安、魏忌、龐煥,皆是他魏國擅戰的名將,根本無需趙弘潤過多擔憂——當然,趙弘潤也并非是擔憂,他只是覺得有點心癢難耐罷了。

    要知道,此戰可是開疆辟土的盛事,倘若魏軍戰勝了林胡,攻占了河套地區,就算他趙弘潤坐在大梁皇宮內的垂拱殿,史書上照樣會留下他一筆不可磨滅的功勛,可問題是,他并非是只在意結果的人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