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離去【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3/3)頁
趙昭聞言面色一滯,在苦笑了一聲后說道:“弘潤莫要取笑愚兄,且靜心聽愚兄幾言……”
趙弘潤淡淡一笑,聽著趙昭的講述。
趙昭的觀點很簡單,說白了就是勸說魏國「聯弱擊強」而已:在齊國已遠遠不是魏國對手、也無法再對魏國造成威脅的情況下,不妨聯合齊國打擊有崛起跡象的楚國,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將威脅扼殺在搖籃里。
如此一來,魏國始終能安安穩穩地坐定中原霸主的位置,無論齊國或者楚國,都無法對魏國造成威脅。
不可否認,此時暗中扶持齊國與楚國為敵,這倒還真符合魏國的利益,而相對地,齊國也能從中獲利——對于魏齊兩國而言,這是雙贏之策。
但凡事都有利弊,扶持齊國,就意味著與楚國決裂,雖然楚國確實是魏國將來的潛在威脅。
然而,目視著趙昭那期盼的目光,趙弘潤卻搖了搖頭,說道:“六哥,你明白的,我大魏與楚國是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決裂的……可能我大魏只能與楚國保持二十年的和平,在此之后,崛起的楚國或許會垂涎中原霸主的位置,但即便如此,我大魏也不會在此刻與楚國決裂,因為我大魏,同樣需要那二十年的發展時間。因此……齊國出局?!?
不是他不給趙昭面子,關鍵在于,相比較齊魏兩國,眼下明顯是魏楚兩國的關系更密切,雖然趙弘潤從魏國的利益出發,并不希望看到楚國徹底吞并齊國,但在真正發生這件事前,他必然會站在楚國這邊,換取楚國對魏國的承認與支持——說白了,齊國已經被他視為籠絡楚國的犧牲品。
這個時候與齊國化解干戈,又因此與楚國出現裂痕,這對于魏國而言毫無利益。
當日,趙潤、趙昭兄弟二人在鳳儀宮的偏殿內聊了許久許久,最終,趙潤并未能說服趙昭留在大梁,而趙昭,也未能說服趙潤改變對待齊國的外交態度。
但通過這次的交談,他們彼此間也明白了對方的為難之處。
在最后的最后,趙潤神色復雜地對趙昭說道:“六哥此去齊國,無異于飛蛾撲火,在我看來,齊國注定無法抗拒楚國……縱使此次齊國可以茍延殘喘,但下次呢?”
他倒是不擔心日后楚軍打敗齊國后,那些楚軍兵將會對他這位六哥做什么,畢竟,哪怕是看在他趙潤的面子上,楚暘城君熊拓也會善待趙昭與他家眷,趙弘潤最擔心的,莫過于這位六哥很有可能在齊國覆亡時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舉動——雖然趙潤內心并不希望楚國吞并齊國,但魏齊兩地相隔千余里,他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關注著齊楚兩國的戰事不是?
然而趙昭卻頗有信心地說道:“只要大魏不介入齊楚之爭,齊國未見得就會敗亡于楚國之手……”
“靠那些技擊之士?”趙弘潤撇嘴哂笑道。
“非也!”
趙昭搖了搖頭,正色說道:“正如賢弟所言,技擊之士終歸是外力,想要抗拒楚國,終究還得憑借齊國自身?!聦嵣显谖铱磥?,此次戰事的失利,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弘潤你說的,以往的齊人,過于自負,自認為齊國仍然是岳父尚在時的那個齊國……此次失利,正好叫齊人痛定思痛,拋棄曾經那些榮譽,正視眼前的危難……”
看著趙昭離去的背影,趙弘潤悵然嘆了口氣。
能做的,他都已經做了,就差將趙昭這位六哥軟禁起來,可即便如此,依舊無法阻止趙昭返回齊國。
不得不說,那年趙昭攜妻室嫆姬回訪魏國,當時趙弘潤在大梁城外十里亭為其送別時的預測是非常準確的:此番離去,這位六哥他一輩子恐怕都無法再返回魏國了。
次日,在趙潤的默許下,趙昭帶著妻妾嫆姬、田菀,帶著兒女趙梁兄妹以及母親烏貴嬪,踏上了返回齊國的旅途。
當時,僅有寥寥數人趕來送別,比如趙昭的摯友何昕賢、以及如今在吏部就職的前吏部尚書賀枚的孫子賀崧等等,皆是當年雅風詩會的老友。
除此之外,就只有宗府宗正趙元儼的長子趙弘旻。
在見到趙昭時,趙弘旻的表情頗有些尷尬,吞吞吐吐地說道:“弘昭,家父對你的決定極為氣憤,盛怒之下還說要將你在宗譜中除名……你就真的不能留下來么?”
“二伯那樣說的嗎?”
趙昭忍不住苦笑起來。
不過他也能理解,畢竟他二伯趙元儼,那是一位非??粗刳w氏一族以及國家的長輩,自然無法理解他趙昭棄魏國與趙氏一族,前往投奔齊國的行為——這位二伯能忍住不派宗衛羽林郎將其抓捕,關到宗府的靜慮室作為懲戒,這已經是高抬貴手了。
苦笑著搖了搖頭,趙昭抬頭看向大梁方向。
仿佛是猜到了趙昭的心思,何昕賢在旁小聲說道:“賢弟是在等陛下么?依我看,陛下這回恐怕是不會來相送了……”
從旁,賀崧也撇撇嘴說道:“哪有大魏之君相送齊國之臣的道理?”
看得出來,他對趙昭的決定亦頗為不滿。
然而就在此時,忽聽一陣馬蹄之響,眾人定睛一瞧,原來是禁衛軍將領穆青領著一隊禁衛軍匆匆而來。
『不會是那位陛下改變主意,欲將趙昭抓捕回去吧?』
在眾人猜測之際,只見穆青翻身下馬,從懷中取出一份絹帛遞給趙昭。
趙昭攤開一看,卻見上面只寫著「祝齊相一路順風」幾個字。
『祝齊相……么?』
趙昭搖搖頭自嘲一笑,拱手向諸人告別。
他知道,待今日之后,曾經的兄弟倆,或就將成為敵人。
但他并不后悔,既然當年岳父臨終托孤于他,那么,他就絕對不能坐視這個國家被楚國所覆滅。
為此,他愿意再次做出犧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