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其實按照他此前的計劃,在這幾日,他就會以「東軍缺糧」這個假象的基礎上,順勢向范縣撤離,誘使檀淵侯衛振與鄄城侯衛鄖二人率領追殺,以便他在馬陵伏擊這兩位邑侯。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鄄城侯衛鄖的心腸居然如此歹毒,為了制東軍于死地,竟然想出這等毒計,得虧檀淵侯衛振正直心慈,偷偷派人透露給他,否則,若果真被鄄城侯衛鄖毒計得逞,非但四五萬東軍將真正陷入困境,甚至于還會禍及到范縣等幾個縣的百姓。 “既然鄄城侯心腸如此歹毒,那我等也無需跟他客氣,不如將計就計……”大將夏育建議道。 衛瑜仔細想了想檀淵侯衛振的為人,覺得這位邑侯應該不至于用這種伎倆來騙他,因為沒什么意義——縱使騙他分兵加強了范縣的守備,難道西軍就能趁機擊潰這馬陵一帶的東軍了么? 不太可能。 因此衛瑜認為,檀淵侯衛振恐怕真是看在范縣等幾個縣城內的百姓的份上,才偷偷將鄄城侯衛鄖的毒計泄露給他。 事實證明,衛瑜對檀淵侯衛振的判斷并沒有錯,而檀淵侯衛振對鄄城侯衛鄖的判斷也絲毫不差——鄄城侯衛鄖,他還真的就率領了一支精銳,企圖繞過馬陵偷襲范縣。 以有備算計無備,鄄城侯衛鄖的毒計注定無法得逞,他派出的兵馬,遭到了衛瑜麾下大將孟賁的伏擊,潰敗當場。 領兵的將領,亦被孟賁生擒。 而在擊潰這支鄄城軍的當晚,孟賁叫麾下兵將假冒對方,順勢襲擊了鄄城。 當時鄄城侯衛鄖正在睡夢中,乍然聽到城內一片喊殺之聲,心中頓知不妙,當即就企圖棄城而逃,但遺憾的是,還是被孟賁追上,將其生擒。 一日之間,鄄城易主,可能就連檀淵侯衛振也沒有料到,他出自仁義將鄄城侯衛鄖的毒計透露給公子衛瑜,卻變相地促成了鄄城侯衛鄖的戰敗。 這下好了,鄄城被東軍攻克,鄄城軍亦被衛公子瑜所收編,東軍在西進的道路上,就只剩下他檀淵軍孤零零的一支。 幾日后,東軍兵出馬陵,借助兵力上的優勢圍困樂平縣。 記得前一陣子,東軍也曾做出過圍困樂平縣的舉動,但當時有鄄城軍在旁側應,可如今,鄄城侯衛鄖已被公子衛瑜擊破,這附近再沒有誰能助他一臂之力。 “盡人事、看天命吧。” 在感嘆了一句后,檀淵侯衛振下令麾下兵將死守縣城。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東軍并沒有攻城,甚至于在次日,公子衛瑜在僅僅只帶了大將孟賁的情況下,入城與他相見。 在彼此見面之后,衛瑜先是感謝了檀淵侯衛振此前的‘義助’,因為若不是這位邑侯暗中叫人通風報信,說不定東軍這回要在鄄城侯衛鄖身上吃一個大虧,慘敗而退。 而在此之后,衛瑜又誠懇地向檀淵侯衛振解釋了他此番出兵前往濮陽的原因:絕非他忤逆犯上,而是他父王衛費咄咄緊逼,迫使他不得不出此下策。 “……我衛瑜一心為我衛國,然而父王卻不能容我,視我為眼中釘。衛瑜此番率軍前往濮陽,絕非是為篡位奪權……希望檀淵侯助我一臂之力。”衛瑜誠懇地說道。 檀淵侯衛振猶豫良久,最終還是被衛瑜那一心為國的理想與抱負,以及他那真摯的態度所打動,率領八千檀淵軍倒戈投入了衛瑜的麾下。 檀淵侯衛振的倒戈,意味著東軍此去濮陽再無其余阻礙,甚至還得到了八千名衣甲齊全的正規軍士卒相助,這讓東軍聲勢大增。 待這個消息傳到濮陽后,衛王費與公子玠大驚失色。 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檀淵侯衛振與鄄城侯衛鄖這兩位他衛國知曉兵事的邑侯,居然一個戰敗、一個歸降,使得東軍徹底打通了前來濮陽的道路。 這可如何是好? 衛王費大驚失色——事實上他根本無需這樣著急,畢竟濮陽還有他衛國最精銳的濮陽軍駐守,絕非是東軍短時間內可以攻克的。 反觀公子玠,這個跟衛王費同樣昏庸膽怯的家伙,他雖然也有些慌亂,不過卻不像他父親那般,因為他還有一招暗棋,也就是化名公宜的蕭鸞——蕭鸞此前叮囑過,他會在關鍵時候,給予衛公子瑜致命一擊。 對于化名公宜的蕭鸞,公子玠還是非常信任的,畢竟公子玠身邊那群人,沒有一個人比得上蕭鸞的才能與眼力。 十月初,公子衛瑜率領包括檀淵軍在內的東軍,兵臨濮陽城下,準備用武力迫使他父王衛費交出權柄。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直按兵不動的蕭鸞,終于有了行動。 就像他寬慰公子玠時所說的那樣,蕭鸞率領頓丘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了范縣,占據了馬陵一帶,徹底截斷了東軍的糧道。 當得知這個消息后,縱使是衛瑜亦不由地心中一驚。 他這才意識到,原來蕭鸞早已經察覺到他即將對其動手,是故這才搶先下手——此前按兵不動,只是為了在關鍵時刻狠狠捅東軍一刀。 不得不說,在處理內戰的期間,衛公子瑜對于蕭鸞過于放松警惕了。 他也不想想,曾在魏國攪風攪雨,險些就覆亡了魏國的南燕侯世子蕭鸞,縱使如今虎落平陽,又豈會束手就擒、坐以待斃? 局勢,一下子就出現了改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