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PS:有書友說我寫得有點趕進度,好吧我承認,原因是這最后一場戰役的鋪墊過多,我擔心大家著急,既然有要求,那我就稍稍放緩一下進度吧。至于對韓國多加筆墨,主要還是覺得韓國若敗得太輕易,實在有點破壞韓然跟韓國的設定,畢竟韓國一倒,基本上也就分出勝敗了,所以,鑒于韓然這個‘匹敵趙潤’的設定,盡可能希望將他描繪地更出色點。』 ————以下正文———— 大約半個月后,有關「韓國上將暴鳶兼任齊國北海軍主帥」一事,便由張啟功迅速派人稟報于雒陽,因為在后者看來,這件事非同小可。 跟張啟功當時的反應差不多,魏王趙潤在收到這則消息時,也是愣了半響,畢竟「身兼兩國將職」這種例子,從古至今實在是極為罕見,也難怪瞧著新鮮。 “麻煩了……”負背雙手站在窗戶口,趙弘潤嘴里喃喃說道。 “麻煩了,麻煩了。” 在那扇窗戶附近的掛鉤上,在一只鳥籠內,一只鸚鵡喳喳地學舌道,讓趙弘潤忍不住多瞧了幾眼這只早已逐漸長大的鳥兒。 這只鸚鵡,與當年趙弘潤托人轉贈韓王然的那只鸚鵡一樣,皆出自同為愛鳥人士的繇諸君趙勝所饋贈,仔細算算,已經快十年了,非但趙潤這只鸚鵡已經從雛鳥長成了成鳥,韓王然養在其宮殿內的那只,亦是如此。 看著這只肥嘟嘟的鸚鵡在鳥籠嘰嘰喳喳,趙弘潤腦海中忽然浮現出韓王然的模樣。 他并不認為暴鳶出任齊國北海軍主帥一事這是背棄韓國,畢竟暴鳶并未被卸下「邯鄲守」的職位或者榮譽,換而言之,暴鳶這次的舉措,應該得到韓然與韓國朝廷認可的,甚至于,很有可能韓然主動促成了此事。 『主動去訓練齊國的士卒……么?』 趙潤的手指輕輕地叩擊著窗欞,隱隱已猜到了韓王然的意圖:拉攏齊國。 齊國,作為上一個時代的中原霸主,盡管在齊王呂僖事后,因為內亂以而導致國力大幅度衰退,但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不,在前幾年的「楚齊戰爭」中,齊國還是憑借著它不可思議的龐大財富,艱難地抵擋住了楚國的兇猛攻勢,逼得楚國陷入后勤糧草不足的窘迫,只能選擇與齊國暫時和解。 這是曾經中原最富饒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的軍隊,確切地說是齊國士卒的素養,卻承擔不起作為強國的軍卒——在刨除掉軍械裝備以及戰爭兵器后,齊國的士卒,或許是中原大國中最羸弱的士卒,論勇猛強悍,遠遠不及其他各國,可能跟衛國、以及曾經的宋國相差無幾。 然而韓國,卻是盛產精兵猛將,作為曾經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韓國的兵將,說實話并不遜色魏國兵將多少,而在此之中的韓將暴鳶,雖然談不上是韓國數一數二的名將,但作為「北原十豪」之一,倒也不失是一名良將。 如今,暴鳶從韓國借調給齊國,擔任齊國北海軍的統帥,不出意外的話,北海軍的整體實力將迅速提升。 『……這就是你的目的么?‘無私’地為齊國訓練軍隊,減弱齊國對我大魏的畏懼,從而將齊國拉攏到你韓然一方……』 瞥了一眼籠內那只仍在喳喳學舌的鸚鵡,趙弘潤暗自想道。 想到這里,他立刻召見了禮部尚書杜宥,將這個情況反映給了這位當朝首輔,并吩咐后者,立刻派遣使者前往齊國,決不能叫韓王然的「伐交」手段得逞。 杜宥不敢怠慢,當日便派遣其禮部的官員「唐沮」,令后者作為使者,出使齊國。 事實,真如趙潤所猜測的那樣么? 這事就要從韓使趙卓出使齊國說起。 三個月前,也就是魏國對韓國實施經濟制裁,用傾銷手段搶占韓國商賈在齊國的市場,并且將這股戰火引到韓國的邯鄲北郡與巨鹿郡,企圖讓韓國的整體經濟奔潰時,韓王然派遣了使者趙卓,攜帶著他的親筆國書前往齊國王都臨淄。 在經過約一個半月的跋涉后,韓使趙卓終于抵達了臨淄。 此時的臨淄城內,幾乎已看不到韓人商賈開設的店鋪——韓國商人,已經在這片戰場中失去了生存的空間。 也正因為如此,當聽說韓國趙卓出使臨淄時,無論是齊王呂白,還是田諱、高傒、鮑叔、管重等賢臣,均對趙卓的來意頗感頭疼。 因為在他們看來,韓使趙卓的來意,無非就是懇請齊國動員國內的商賈力量幫助韓國,幫助韓國打擊魏國的商賈,以此打贏這場史無前例的商人戰爭。 可問題是,齊國并不敢那樣做,畢竟這樣做無異于狠狠得罪了魏國,萬一魏國惱怒之下對他齊國動武呢?他齊國,又沒有像韓楚那樣的疆域縱深。 在左右為難之際,齊王呂白問計于左相趙昭,趙昭冷靜地說道:“還是先聽聽那位韓使的來意,再做打算不遲。” 于是,齊王呂白便接受了韓使趙卓的求見,并讓趙昭、田諱、高傒、管重、鮑叔等人一干賢臣在旁,以便待韓使趙卓提出非分的要求時,可以從旁打斷——雖然齊國很傾向于與韓國暗中結盟,共同對抗魏國,但這并不意味著齊國愿意當這個出頭鳥,似韓王然主動替楚國吸引魏國注意這種‘大無畏’的舉動,以及卓越的遠見,也并非人人都能具備。 果不其然,在見到齊王呂白后,韓使趙卓便提出了希望促進「韓齊結盟」的懇請。 別看在「五方伐魏」時期,韓國與齊國曾組成「五國聯合」,討伐魏國與其盟國,但事實上,這兩個國家并非盟國,一來是因為當時的齊國,尚停留在齊王呂僖時期他們作為中原霸主的階段,自大傲慢;二來,也是因為韓國看不起名不副實的齊國,不肯接受齊國的主導地位。 正因為如此,其實當年所謂的「五國聯合」,實際上是互不干涉的兩股力量:韓國自成一派,單憑自己對抗魏國與秦國,只可惜最終還是戰敗;而齊國,則拉攏了偽宋、魯國、越國,對抗魏國當時的另外一位盟友楚國,結果被楚國打得節節敗退。 從始至終,韓國與齊國并無任何交涉,更別提互通有無——簡單地說,這兩個國家的暫時結盟,充其量也就是「不相互算計拖累」的程度,除此之外,毫無配合。不像當時魏秦兩國的聯軍,打地就連雁門守李睦這等當世的名將,都不得不收攏防線,龜縮在雁門,依靠當地的地形苦苦抵抗魏秦聯軍。 “結盟么?” 在聽了韓使趙卓的話后,齊王呂白與殿內在座的諸位臣子對視了一眼,除左相趙昭神色有些復雜地嘆了口氣外,其余田諱、高傒、鮑叔、管重幾人,皆有意無意地向齊王呂白點頭示意,認為韓齊兩國的結盟,有利于他齊國。 想想也是,倘若能促成韓齊結盟,再加上早已在暗中與齊國結盟的楚國,這就已經形成了「韓齊楚三國聯盟」,這可是一股不弱于「魏秦同盟」的力量。 但是韓使趙卓所提出的第二個要求,或者是請求,這就讓齊王呂白有些為難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