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戰火再起【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2/3)頁
此時,看完了桓虎書信的馬游也湊到了地圖前,目視著地圖皺緊了眉頭。
他知道司馬尚對宋郡了解不多,遂指著地圖解釋道:“宋郡與楚國的邊界,從陽夏起,西段最早是以「澮河」作為分界,固陵、苦縣、亳縣、曾經皆屬于楚國,不過去年博西勒占領了固陵,這段分界就稍顯混亂。……東段是從亳縣起,包括永城,然后酂縣、臨睢、相城、竹邑、符離,為宋郡與楚國的邊界。本來彭城、下邳一帶亦屬宋郡所有,但由于上次大戰時,壽陵君景云、新陽君項培等人率領敗軍退到了彭城、下邳一帶,導致這兩地目前還在楚國的手中。”
“唔。”司馬尚點了點頭,目光在地圖上的彭城、下邳一帶停留了片刻。
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此前宋郡與楚國打成什么樣,都不管他司馬尚的事,可現如今,既然魏王趙潤封他為宋郡守,那么,他日后自然要想辦法將彭城、下邳兩地從楚國的手中奪回來。
否則,實在對不起宋郡守這個職位,也對不起魏王趙潤對他的器重。
這時,屋外又急匆匆走入一名士卒,在司馬尚的部將鐘古的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司馬尚眼角余光瞥到這一幕,遂抬頭問道:“怎么了,城防那邊有什么問題么?”
聽聞此言,部將鐘古抱拳說道:“將軍,有士卒稱,城外有一群潰兵與難民試圖逃入城內,他們自稱是從「杼(zhu)秋」逃過來的。”
“杼秋?”
司馬尚暗暗慶幸自己上任之后,曾好幾處查看過治下的城池,對于杼秋多多少少有點印象,否則,堂堂一郡郡守竟然連自己治下的城池叫什么都不清楚,這實在是太尷尬了。
然而遺憾的是,雖然心中對此這座縣城存有印象,但一時半會,司馬尚卻無法從地圖中找出那座縣城的位置,最后,還是馬游這位商水郡的將領將杼秋縣的位置指了出來。
看著司馬尚似乎有點腦門冒汗的意思,馬游心中暗暗好笑,不過眼下卻并未笑的時候,他提醒司馬尚道:“司馬將軍,不如先召見那些潰兵,問問究竟什么情況。”
“對對對。”
司馬尚連聲應道。
平心而論,司馬尚絕非無謀之輩,他之所以顯得有些手忙腳亂,說到底還是因為對宋郡這塊并不熟悉的關系。
片刻后,便有幾名潰兵在士卒的帶領下來到了屋內,那幾人一見坐在主位上的司馬尚,便認為到這位將軍必定就是昌邑的城守,連忙跪倒說道:“將軍,有一伙楚軍再次攻陷了杼秋縣,懇請將軍發兵救援啊。”
聽聞此言,司馬尚先好言安撫了這幾名潰兵,旋即詢問道:“這支楚軍打的什么旗號?有多少人數?”
其中一名潰兵回答道:“那支楚軍打著「三天柱」的旗號……”
“三天柱?”馬游聞言一愣。
“馬游將軍,怎么了?”司馬尚不解地問道。
只見馬游皺了皺眉,說道:“楚國的三天柱,即楚王麾下的三位虎帥,曾經是壽陵君景舍、西陵君屈平、邸陽君熊商這么三人。這三人皆以故去,據我所知,現如今楚國的三天柱,乃是上將項末、壽陵君景云、平輿君熊琥……據桓虎所言,壽陵君景云目前在亳縣;而平輿君熊琥,一直在平輿、項城、徐縣等地與我商水郡對峙,剩下的項末,去年已戰死在雍丘……”說到這里,他嗤笑著說道:“看來,楚王的動作挺快的,這么快就又任命了三天柱。”
說罷,他詢問那些潰兵道:“可有其他的旗幟?”
那幾名潰兵相視幾眼,最后才有人說道:“小的好似曾看到「新陽君項」字樣的旗幟……”
馬游一聽就知道對方是誰,轉頭對司馬尚說道:“是項培,新陽君項培。看來是項末死后,同為項氏子弟的新陽君項培接替了三天柱的名譽……”
“新陽君項培?”
司馬尚摸了摸下頜的胡須,詢問馬游道:“此人……厲害么?”
馬游輕笑著說道:“若相比較景舍、項末等人,新陽君項培自然遠遠不如,否則,當年他攻伐魯國時,也不會被桓虎擊敗。不過……也算是有能力的人了。”
說到這里,他臉上露出幾許疑慮之色,皺著又眉頭說道:“亳縣那邊,壽陵君景云駐軍十幾萬,復攻碭縣。這邊,新陽君項培又出兵攻打杼秋……這事,感覺有點蹊蹺。”
司馬尚點了點頭,他亦覺得此事頗為蹊蹺。
因為據他所知,在魏國與諸國聯軍的戰爭中,諸國聯軍一方以慘敗收場,其中損失最嚴重的,就是楚國。
可誰能想到剛轉過年來,楚國卻又來勢洶洶地派兵攻打魏國,說實話,司馬尚有點看不懂。
要知道想當年他韓國,在李睦、樂弈、暴鳶、燕縐包括他司馬尚等人的精銳軍隊全部都在的情況下,韓國與魏國開戰亦是戰戰兢兢,在作戰戰略上主要還是采取「防守反擊」的態度。
當時他韓國尚且如此,楚國何來的勇氣,在聯軍諸國討伐魏國卻慘敗于魏國的情況下,居然還敢派兵主動進攻魏國?
司馬尚實在搞不懂。
不過雖說摸不透楚國的意圖,但出兵救援是必須的,畢竟他司馬尚乃是宋郡守,理當保護治下的郡民。
考慮到目前麾下的兵力并不多,司馬尚轉頭看向馬游,懇請道:“馬游將軍……”
然而,還沒等司馬尚說完,馬游就猜到了前者的意思,點點頭說道:“司馬將軍放心,驅逐楚軍,義不容辭,馬某以及馬某麾下的兵將,皆會助司馬郡守一臂之力。”
司馬尚聞言大喜,當即命部將鐘古做到出兵的準備。
鑒于目前尚不清楚楚國的意圖,因此,司馬尚不準備暴露剛剛接管的五千名游馬重騎,以至于次日在出兵時,他只帶了八百名剛剛征募的昌邑軍與兩百名重騎兵,同時,又說服暫時駐扎在昌邑的衛軍出兵兩千,合三千兵力。
而馬游,亦從他此番為護送游馬重騎而帶到昌邑的五千輕騎兵中,抽了兩千人,與司馬尚合兵一處,合計五千兵馬,浩浩蕩蕩前往杼秋而去。
昌邑往東經過「東緡」、再徑直往東便是「方與」,從方與轉道向南,便可抵達「豐縣」。
而豐縣再往南,即是杼秋。
豐縣,它曾是北亳義軍扎堆的據點之一,不過現如今,當年那些北亳軍的義士,大多都轉為了當地的縣兵,在去年抵擋諸國聯軍入侵時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也因此損傷慘重。
在定陶失陷后,成陵王趙燊率領這些義士與宋郡當地的縣兵,退到了大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