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借刀殺人-《大魏宮廷》
第(2/3)頁
“先生說的是。”
樊布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看著樊布對自己信任的樣子,北宮玉亦感覺有些愧疚,畢竟正是他在幕后操縱一切,將秦軍引入了巴國,間接導致同樣對他頗為信任的樊氏一族老族長樊烈戰(zhàn)死在閬中,戰(zhàn)死在與秦軍的戰(zhàn)爭中。
『……彼對我如此信任,待日后,我當為其謀劃,使其立功,日后好懇請陛下封賜樊氏。』
北宮玉心下暗暗說道。
給樊布出謀劃策、讓其立功,這對于北宮玉來說并不是什么難題,不過現如今嘛,這件事還得先放在心底,免得讓楚軍得悉。
而與此同時,平輿君熊琥則在江州城內的落腳處,思忖著「將巴鷿帶到楚西」這件事。
本來嘛,這是熊琥經過深思熟慮后的決定,但今日在跟巴鷿提及此事時,巴鷿卻帶著幾絲嘲諷告訴他,這事張啟功早已猜到,這就讓熊琥不由地對此再次深思起來。
張啟功早就猜到了此事?
這是否意味著,張啟功或有可能派人將巴鷿劫往魏國呢?
熊琥仔細想了想,覺得此事大有可能,畢竟巴鷿終歸代表著巴國的正統(tǒng),倘若巴鷿被魏國得到,就意味著魏國得到了巴國的名分,雖然就當前的局勢而言,熊琥實在不相信魏國會在即將與他楚國開戰(zhàn)的情況下派兵進攻巴蜀。
要知道,對于楚國而言,巴蜀乃是與魏國展開戰(zhàn)爭的前提,但對于魏國卻不是,如今在實際上已占據了半壁中原的魏國,未必會看得上巴蜀。
當然了,這是魏國的態(tài)度,并不意味著張啟功就不會派人在途中劫走巴鷿——甚至于,憑著對張啟功的了解,熊琥認為此是大有可能。
否則他張啟功豈不是白來巴國一趟?
在經過沉思之后,平輿君熊琥命人召來楚水君。
沒有看錯,正是那個與熊琥一樣都希望殺掉彼此、且此前與相氏一族聯(lián)合的楚水君。
說到楚水君,就要從「秦軍入巴」這件事說起。
當日,北宮玉假冒秦國使者,與相氏一族的首領相鱳達成了協(xié)議,雖途中他自導自演,叫樊氏一族與黑鴉眾襲擊了使團,假死脫身,但秦軍與相氏一族的協(xié)議,卻得到了秦軍主帥王戩的認可。
于是乎,秦軍與相氏一族達成了默契,使得相鱳的野心大大增加。
但楚水君卻從中察覺到不對勁的地方。
相鱳利令智昏,沒有意識到引秦軍入境后的危害,但楚水君又豈想不到呢?他很早就預測到,一旦秦軍協(xié)助相氏一族,雖然前期能夠幫助相氏一族取得優(yōu)勢,但接下來,巴氏一族必定會請平輿君熊琥麾下的援軍相助,而這就意味著,秦楚兩軍必將爆發(fā)一場戰(zhàn)爭。
因此他懷疑,這整件事或者就是一個陰謀。
鑒于楚水君并不清楚張啟功、北宮玉這兩個魏人當時就在巴國,因此他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平輿君熊琥一方,誤以為是巴氏一族此前拒絕了熊琥想要派兵援助巴氏的要求,是故,熊琥故意叫人促成了秦軍與相氏一族的聯(lián)盟,借這件事讓他麾下的楚軍有機會介入巴國。
不過仔細想想,楚水君又不認為平輿君熊琥麾下,有足夠能力的部下去促成這件事。
總而言之,雖然猜到了整件事的七七八八,但楚水君并未說破,畢竟在他看來,一旦熊琥麾下的軍隊介入巴國,勢必會跟秦軍爆發(fā)戰(zhàn)爭,使得巴國這邊的局勢變得更加混亂,這對于他而言,也并不是一件壞事——熊琥麾下兵將的死活,與他何干?
果不其然,雖然有秦軍相助的相氏一族,很快就取得了優(yōu)勢,但隨著巴氏一族請來了平輿君熊琥一方的軍隊,相氏一族立刻就被打回了原形。
更糟糕的是,秦軍當時已經得到了閬中,根本無所謂相氏一族的死活,于是乎,相氏一族被西郢君熊燾與楚將斗廉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
對于,楚水君亦有些惱恨,因為他此前的計劃被全盤打破了。
不過最最讓他感到意外的,還是前一陣子平輿君熊琥親自出面,說服秦軍與楚軍停戰(zhàn)。
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以王戩為首的秦軍,將與平輿君熊琥為首的楚軍共同瓜分巴國,意味著除二者以外的其余勢力,都將被秦楚雙方聯(lián)手排斥。
也意味著,秦軍放棄了相氏一族這塊曾經用來叩開巴國大門的敲門磚,有意借楚軍的手,將相氏一族鏟除。
「非秦即楚」,這即是巴國現如今的境況。
果不其然,在與秦軍達成協(xié)議后,西郢君熊燾與楚將斗廉,便大肆進攻相氏一族,將前一陣子勢力已超過巴氏一族的相氏一族,在極短的時間內又打回了原形。
面對楚軍的進攻,相氏一族節(jié)節(jié)敗退,最終逃入了北邊的深山躲藏。
意識到相氏一族大勢已去,楚水君立刻拋棄相鱳,投奔當時駐軍在「臨江」的楚將斗廉。
斗廉乃是楚國的老將,經歷過「四國伐楚」、「五方伐魏」、「諸國伐魏」等幾場動輒數十萬規(guī)模的大戰(zhàn)役,最早乃是楚國相城守將南門遲帳下的將領,后來南門遲投奔魏國后,斗廉便調到上將項末帳下,待等項末在雍丘戰(zhàn)死之后,又調到新晉三天柱、新陽君項培的帳下,也就是說,此人并不是平輿君熊琥一系的楚西將領,未必會聽從熊琥的指示。
事實上,其實西郢君熊燾也并非事事聽命于平輿君熊琥,但熊琥在楚西經營了那么多年,關系親近,楚水君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去測試西郢君熊燾是否對平輿君熊琥唯命是從。
果然,斗廉這位楚國將領,并不清楚楚水君跟平輿君熊琥、溧陽君熊盛之間的矛盾,他對于楚水君身在巴蜀感到非常驚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