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338章:五月-《大魏宮廷》


    第(3/3)頁

    要知道,憑著項培對熊琥的了解,后者在戰場上最是惜命,一旦戰事不妙,往往是第一個逃命的,以至于當年「諸國伐魏」的后半階段,熊琥雖然被魏國猛將伍忌攆地到處跑,但伍忌愣是沒機會擒殺熊琥。

    因此,新陽君項培對于沒能在汝陰看到熊琥而感到頗為驚詫。

    直到后來,一些來自平輿的潰兵告訴新陽君項培,平輿君熊琥已戰死在平輿縣,這讓新陽君項培大感震驚:素來貪生惜命的熊琥,此番竟然如此勇武、悲壯地戰死于平輿縣,誓死不降魏國?

    “熊琥大人竟然戰死于平輿?”

    汝陰君項興亦是難以置信。

    不得不說,平輿君熊琥誓死不降魏國而戰死平輿,這件事著實讓楚國許多兵將大吃一驚——因為這實在不像是熊琥的性格。

    相比之下,熊琥叫他的兒子熊繆三人投奔魏軍的沈彧,這才更符合熊琥的性格嘛。

    在思忖了一番后,新陽君項培派人將這件事稟呈壽郢。

    數日之后,楚王熊拓收到了新陽君項培派人送來的消息,得知平輿君熊琥戰死于平輿縣。

    就跟項培、項興二人一樣,楚王熊拓在得知這件事后,第一反應亦是懷疑。

    一來熊琥并非是那種性格剛烈的猛士,二來,其在魏國亦有人脈,很難想象竟然會選擇戰死。

    是的,選擇戰死!

    『……』

    死死攥著新陽君項培的書信,楚王熊拓雙手都在顫抖。

    記得前一陣子,當平輿君熊琥派人送信到壽郢,告訴他「楚水君已死」的消息后,熊拓還為此大為惱怒,當眾叱罵熊琥,但歸根到底,熊拓對熊琥的感情,要遠遠高于對待楚水君。

    在熊拓心底,楚水君算得了什么?

    在固陵君熊吾死后,曾經還在暗中支持前者的那些楚國貴族們,早已紛紛投靠了熊拓,就連季連氏、季氏、連氏、黃氏這些曾經鼎力支持熊吾的家族,亦在徹底絕望后向熊拓投降,在這種情況下,殺或不殺楚水君,其實已沒多大關系。

    當初楚水君戰敗之后,熊拓之所以赦免了楚水君,一方面是考慮到殺死楚水君也無法挽回那場戰爭的失利,而另一方面,他是準備留著楚水君‘日后再用’。

    就比如說楚水君提出的那招練兵之策,正是這招練兵之策,激起了楚人強烈的怨恨,但不可否認,亦讓楚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訓練出了數十萬的軍隊。

    至于國人的怨恨,熊拓事后完全可以將其歸罪于楚水君,用其一人的性命,來緩解國人的怨恨。

    可沒想到的是,楚水君竟然在從巴國返回楚國的期間,被魏軍給伏殺了。

    雖說熊拓后來還是將那練兵之策的過錯全部歸罪于楚水君,但不能否認,這效果比較在國民面前處死楚水君,那是大打折扣。

    而不同于楚水君,平輿君熊琥的死,卻讓楚王熊拓感到痛心疾首。

    要知道他與熊琥,有著超過四十年的交情。

    當年還是懵懂時期的熊拓,就因為庶出的關系,被丟到叔父汝南君熊灝的身邊培養,在那期間,熊拓碰到了熊琥。

    當年的熊琥,在汝南、平輿堪稱一霸,是一眾熊氏子弟的頭頭,他與熊拓初次相識的過程,其實并不和睦,甚至于,二人小時候還打過好幾架,且因此被二人的叔父汝南君熊灝罰跪在屋外的長廊下。

    但正所謂不打不相識,在相處了一陣后,熊琥與熊拓就逐漸親如兄弟了。

    熊拓至今還記得,當他年幼時狂妄自大地喊出「我要成為大楚君主」的時候,熊琥用堅定的話語回答他:“若你欲為大楚的君主,我會助你一臂之力!”

    從那以后,熊琥就堅定地支持熊拓,無論是熊拓聯合魏國攻伐宋國,還是在后來被魏王趙偲算計后轉而進攻魏國,熊琥皆不遺余力地幫助熊拓。

    直至今日。

    縱觀整個楚國,熊琥是熊拓最信任、最親近的親人,哪怕彼此曾因為楚水君而鬧得有些不快,但熊拓也從未懷疑熊琥會背叛自己。

    而事實證明,熊琥直到生命的終結,都沒有背叛熊拓。

    只是……

    “砰!”

    在遣退所有人后,楚王熊拓一拳砸在面前的案幾上。

    「當真?你要知道我只是庶出,若我要奪取王權,相信楚東定有無數人來阻礙我……說不定,你會因我而死。」

    「哈哈,那又如何?堂叔說我不是當王的料,也沒有當王的可能,而你不同。既然如此,我當然是幫你了!」

    「呵?倘若你我謀事不成,那就是叛逆……」

    「大不了我死在你前頭!那些人怎么說來著?哦,王之臣,先王而死,死得其所!」

    「你?殉死?嘿,我不信……」

    “混賬、混賬、混賬!”

    在連罵三聲后,楚王熊拓雙目微微含淚,抬手遮在雙目,低聲喃喃。

    “若我大楚果真覆亡,寡人一人殉國足以,何須你以死明志?蠢材!為何不肯投降魏國?”“唯獨你,就算是投降魏國,我亦不會因此怨恨你……”

    “該死的……”

    “阿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