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二四六七八-《大漢有活爹》
第(2/3)頁
遙想當初,自己學習認字,從零到一,非常慢。
自己光是學倉頡書第一句,那就學了一個月。
但是現在,隨便一個將士,三天,就認識很多字了。
不是因為他們聰明,而是因為方法。
霍去病看了看手中的《兒童六課合訂版》忍不住去思考,這是怎么想出來的呢?
其實霍海最開始,思考的是寫《千字文》《三字經》。
霍海對漢代歷史不熟悉,但是對漢代很多人物比較熟悉,比如霍海就知道,漢代楊雄文章寫得好腦子聰明,就接了個任務,把倉吉篇改的沒有重復的字。
因為學習這種事情,能不重復,對于資源來說非常省。
于是,后世就走上了這條路并且一發不可收拾,并最終誕生了千字不重復的蒙學經典《千字文》。
隨后三字經依靠方便好學而且提遍世家士族,迅速被推廣起來。
霍海想的也是寫千字文和三字經,并且開始琢磨怎么改的問題了。
但很快,霍海看著自己寫的篆體《三字經》,發現自己陷入了思維盲區。
等一下,為什么要教別人學篆體?
等一下,為什么要教別人學雅言蒙學教材?
等一下,為什么不教拼音?
霍海開始記憶,自己幼兒園時,到底學了什么,霍海想要把幼兒園時期的課復制下來,做一本西漢版《幼兒園教材》。
但是不回憶不要緊。
一回憶,霍海懵了。
霍海記憶中,幼兒園時期,自己有記憶的正式課,就只有十五個字‘金木水火土’‘一二三四五’‘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
霍海就懵了。
怎么自己讀了兩三年幼兒園,一共就學了十五個字?
不對啊,自己到小學時,自然而然就順利入學了啊,怎么可能?
然后,霍海想起來了。
自己幼兒園時期主要干了三件事情。
學拼音,學唱歌,學畫畫。
一開始思考這些,‘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跑得快……’就開始魔音貫耳了。
然后又想起拼音,于是土爆了的‘abcdefg……’拼音歌又開始了。
霍海思考了半天,終于悟了。
“妙啊!妙啊!”
其實幼兒園時期只需要這樣就就夠了。
首先,其實,無論是教育者還是教材編寫人,都沒指望過小孩能學會這些。
這些主要是為了加深記憶。
在唱歌時,無時無刻就在適應文字和拼音。
聰明點的小孩,在一年級正式入學之前,也能學那么幾十上百個字,以及全部拼音。
笨一點的也無所謂,畢竟對所有拼音都有印象了,再去學習就簡單了。
但這是針對幼兒的,是針對學習意識很差,記憶力很差,思維能力還不行的小孩的。
這一套東西給成年人,那才叫一個恐怖,掃盲利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