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章)宣布新城計劃-《大漢有活爹》


    第(1/3)頁

    PS:前兩章的浐河均應該是灃河,寫錯了,已修正。浐河是灞河的支流,灃河才是從渭河長安段上游匯入渭河的最大支流。我今天看短視頻看到一個陜西老表提,我還說人家一陜西人能記錯了,結果自己回頭才記起這幾章把浐河灃河也寫反了。(此段免費)

    ————

    沿途經過這么多地方,霍海和劉徹不說,有些人都知道這項目肯定不只是治水那么簡單了。

    這里面得是有多少利益啊?!

    劉徹看著窗外干涸和留下泥沙的寬闊河床,若有所思:“霍海,你讓他們投資運河,難道是要讓他們在漕運上分一杯羹?”

    霍海擺頭。

    怎么可能!

    根據工業革命的經驗,一條運河的開放,足可以讓一座城市發生質變。

    工業革命時期,舉城的人一起投資,開鑿運河,然后讓這座城市改天換地的例子不在少數。

    霍海怎么可能把航運收費的權限開放給他們?

    更不可能給他們開放碼頭修建權。

    就算是沒有霍海去主導,劉徹這么會算賬,稍微一算,也不可能給他們這個權利。

    霍海:“我要讓他們合作的是,倉庫修建的地皮。”

    劉徹思索了一下:“他們花錢來買一塊地,然后修建倉庫?修建倉庫就是為了存放運過來的貨物?他們真的愿意?”

    霍海:“如果不修建倉庫,難道他們把運過來的貨當天就運走?”

    “他們貨物又不是天天來,有時候三五天來一次,有時候十天半個月來不了一次,如果每次來貨物馬上運走,就等于要養一批專職運輸工人,而且一個月有可能只出工兩次。”

    “如果有這樣的大慈善家,那陛下可就有福了。”

    這不是妥妥的給社會發福利么?福利最終還是會回到朝廷手里。

    這不就等于給朝廷加倍送錢么?

    劉徹順著這個思路一想,還真是,要干貨物轉運這一行的大貴族,還非得在運河這一線有自己的倉庫不可。

    如果沒有,以后就得租。

    但是租的價格肯定不會便宜,租個幾年,比買地皮都貴。

    而且,運河全在自己手里,自己想怎么收費就怎么收費。

    說白了,劉徹和霍海聯合鉗制運河的所有權利,運河的航運收費權屬于劉徹和霍海共有,而貨物轉運稅收費用權利屬于劉徹和朝廷三公九卿共有。

    有這兩項權利,劉徹退可以掌握所有貴族富人收入幾何。

    進可以掐斷他們的收益。

    劉徹完全可以利用稅收和運河費用,讓貴族們就能靠航運吊著一口氣餓不死。

    不過此時劉徹也明白霍海分解權貴聯盟的方法了。

    這些人真金白銀把錢砸在運河,那與運河配套的就要在屬地的商業運營。

    這一套投資投進去,那就是他們的大半家產了。

    他們只能指望長安縣的商業更繁榮,一旦出問題,那他們就血本無歸了。

    這種狀態下,他們又怎么可能還為了煤、鋼的運營權,而去聯盟?

    劉徹總算是明白經濟的意思了。

    經濟經濟,經天緯地懸壺濟世?

    不對不對,應該是經國和濟民。

    從一開始,這就是一種全新的政治手段,而且還是一種,請君入甕,入了之后無法反抗的手段。

    劉徹:“最近一個月,長安縣的房價上浮了快一倍了,等今天我們即將修建新城的消息傳出去,長安的房價會不會崩?”

    “如果崩了,那恐怕怨聲載道。”

    霍海愕然轉頭。

    好家伙,偉大的皇帝陛下居然開始在乎這個了?

    夭壽啊!天老爺啊!

    看來,哪怕鐵石心腸如劉徹一般,知道不用去純靠黑心就能完成大事之后,其實也是在乎名聲的。

    總有人說什么畢竟,該拿的好處一點不少,還更多了,同時,百姓還沒怨言,還開開心心的,何樂而不為呢?

    一開始劉徹就知道什么堯舜禹湯,是騙人的。

    倒不是說堯舜禹湯的事跡和圣賢名是騙人的,而是說,以后的皇帝就當不了堯舜禹湯。

    劉徹寧愿當秦始皇plus版。

    之所以同意董仲舒那些進言,不是因為劉徹自己愿意當,而是愿意讓后面的皇帝去學著當。

    但,假如自己既能當秦始皇plus,又被評價為堯舜禹湯一般的圣賢領袖……何樂而不為呢?

    本來以為是不可兼得的,現在看來,猶未可知啊!

    霍海疑惑后,還是回答了這個問題:“陛下別忘了,長安縣本來只能住十萬人,現在住進來四萬讀書人,除了讀書人,還有三輔之地更遠地方的很多人都搬到長安縣來居住了,否則我們哪來的那么多勞工?”

    “這些人中,不少人是要買房子的。”

    “所以,就算我們宣布了新城計劃,長安縣的房價也不會崩,只是漲的沒那么快而已。”

    “以我們的發展規模,要是不建新城,那房價才是要漲爆。”

    霍海對這個太有經驗了。

    前世,隨著經濟大發展,房價漲價潮來了之后,多少小縣城的房價都漲爆了?

    腦子好使的班底,都在那段時間搞出了新城計劃。

    就是暴力壓制房價不要漲太高。

    把本來要瘋狂進入老城盤子的錢,挪出來到了新城。

    減緩房價爆發的趨勢,同時又開發出了新的區域,又增長了財稅收入,又解決了一部分就業問題。

    新城二字,就是經濟大發展態勢下的資金流調節閥,也是操盤手段。

    劉徹對于這個答案很滿意。

    因為其實劉徹最近睡不太好覺。

    就算如他一般黑心,他最近也感覺到有點困惑。

    一切發展的太順利了,順利到有點離了大譜了。

    劉徹這一個季度,已經派人利用新的金屬煉制的技術,煉制了超多的銅礦,制造了大量的錢幣。

    甚至于劉徹都沒有使用缺斤短兩的錢幣,而是足斤的錢幣!

    因為很多錢幣已經投入市場了,實際上已經換成產物了,劉徹倉庫里的絲絹,數量都快翻倍了。

    包括市面上多出來的糧食,全都被他買走了。

    他讓桑弘羊計算著,不要影響長安正常的糧食消耗,也就是不引發糧食大漲價的前提下,有多少收多少。

    只有他和桑弘羊知道,靠長安近的地方幾乎大量的糧食都到了長安,現在就在國庫里。

    國庫前所未有的充盈。

    這種狀態下,劉徹還有大量的錢幣直接放進了國庫,隨時準備調用出來。

    就是這種情況下,劉徹居然沒有看出來這波大發展中到底是誰吃虧了。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一個事情中大家都得了好處,至少也是沒壞處,居然沒人吃虧?

    所以劉徹老感覺某些環節要崩塌。

    但,一切都沒問題。

    所以,劉徹又想到了房價可能要崩。

    但是根據霍海的說法,房價也不會蹦。

    劉徹現在有點信了,難道,經濟發展起來,真的沒有壞處,全是好處?

    霍海要知道劉徹要問的是這個的話,怕是直接就明說了。

    哪兒是經濟發展全是好處?

    是因為原版的操作系統效率太低下,大量的利益直接在無用環節損耗掉了。

    現在吃的根本就不是經濟發展的好處。

    現在吃的是提升操作系統效率后,損耗降低轉換出來的高出品率。

    經濟發展的好處,現在還沒開始顯現呢!這才哪兒哪!

    目前長安的米價比其他地方貴出三倍來,一石最高也才三十大錢。

    目前長安工價已經三千大錢了,換句話說,一個月打工,可以賺一百石。

    一石是三十公斤。

    也就是說,一個工人的月收入,等于三千公斤米。

    這可是算的零售價,而不是批發價,也不是收貨價格,要是自己去收貨然后運回長安,少說也能到六千公斤,如果是在距離長安遠一些的地方去收貨,能收到一萬二千公斤不止。

    換算成后世的收入,這差不多是近萬元的購買力。

    按照時代來看,這個時代的人人均能賺二百塊的購買力,都逆天了。

    這說明什么?

    除了長安本來工價就高的因素外。

    說明霍海故意抬高了這么高的地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運輸業,居然還有得賺。

    這說明以前的國家操作系統就是一坨屎,把百分之九十五的利潤都虛空消耗掉了。

    而霍海之所以一開始就給工人們定下了三千大錢的超級高工資,就是為了吸引附近的人源源不斷的來到長安,為長安提供發展的動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