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章)內燃機!-《大漢有活爹》
第(1/3)頁
長安城的百姓,眼看著一座火力發電廠拔地而起。
高聳的煙囪,非常的特殊。
現在這個時節,站在長安高處,比如霸上,一眼就能看到長安城中有很多高塔。
那些高塔,都是水塔。
每天,都要利用重力勢能和人力抽水,灌滿這些水塔。
然后就是各個工廠冒出的黑煙囪。
而現在,城中豎起了明顯不一樣的高大白煙囪,所有人都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的,但都很清楚,那絕對是個大寶貝。
每一次有這樣奇特的東西出現,都代表著科技的騰飛,代表著長安的繁華又要更進一步了。
也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更好的工資更高的工作機會。
而從白塔所在的廠區,往外延伸出來了很多線,這些線,都被新建立的高大水泥柱給托舉起來,遠離地面。
有好事的人跑去附近最近的高樓,仔細的觀察那是什么線。
看完之后就不吱聲了,生怕惹禍上身。
但,還是有人發現了那是銅線。
長安城的治安,這些年來是大好了,但是還是遠沒有到夜不關門的程度。
當晚就有人上去嘗試偷銅線。
當天晚上,附近的居民才知道,原來人體是可以燃燒的。
偷高壓電這種行為,對于研究院的研究員來說,就是不可理喻的,所以他們壓根沒想到會有人去干這個,既沒有警示,也沒有派人盯著。
而大漢日報登報時,寫的是有人偷長安的基礎設施金屬線,被雷給劈死了。
因為時間還沒到,所以電力公司不想提前公布電的存在。
而目前之所以還在搭建之中的線路就有電,是因為電廠建立起來不只是拿來表演的。
研究院在這兒成立了好幾個新的工廠,需要用電能才能建立的工廠。
比如鋁提取廠。
電廠建立起來后,就在往外供電了,研究員們實驗搭建線路的電壓,實驗穩定性,所以沒有鍘過閘門。
而在長安的扒手三只手界,流傳著一個恐怖的都市傳說。
說是研究院掌握著某種恐怖的東西,能把人瞬間燒糊,那個被烤熟的同行根本不是被雷劈了,而是被人謀殺了。
這反而讓電線桿項目的人輕松了一段時間。
電線桿有條不紊的搭建著。
而股票交易中心,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改造。
而長安人都知道,股票交易中心大廳外的廣場,要舉辦大漢歷史上第一次科技博覽會。
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這一次盛會的到來。
……
長安西側,新的宮殿已經拔地而起。
這兒新建立的宮殿,被叫做新咸陽宮。
而老咸陽,現在已經改掉了名字,被叫做渭城,和以前的新城老城南城并立,更容易區分。
之所以改叫渭城,是因為渭河改道后,現在渭河就懟在老咸陽的臉上了。
而民間,百姓把那兒叫做秦城。
新咸陽宮外,一片豪華的建筑群拔地而起。
劉徹和霍海嚴格的執行著當初的戰略,要把這片區域修建成豪華區,然后賣給文武百官,宗親貴族。
最近幾年,來長安做生意的宗親越來越多。
生意這種東西,就放不得手,所以,來了就是長安人,再也走不脫了。
走不脫,就得買房子。
宗親,特別是封王這些人,買房子得符合身份吧?那就得是大房子。
大房子就需要花大錢。
劉徹的新咸陽宮,修建的是最新式的,它,通電。
這個地方是原本的陵縣,現在拆遷的干干凈凈,也就研究院和老霍府留下來了。
其他區域全部開發成了高檔住宅區。
皇帝挪窩到了這兒,這里的房子當然是不愁賣的,現在這里房子之所以還沒拿出來賣,是因為還沒公開電能的使用。
等公布之后,再公布這邊的府邸配備電線電燈,那才叫一大賣點。
劉徹在新宮殿高大的城墻上,看著遠方的建章宮:“朕的宮殿越來越多了。”
“朕的宮殿比秦始皇多十倍不止,嬴政天天挨罵,未來朕會挨罵么?”
卜式躬身:“陛下,后人應該很輕易就能研究出來您修建宮殿是為了什么。”
劉徹笑了笑:“我修建宮殿是為了什么?”
卜式:“不過是促進經濟的一種方式而已,用大司農的話說,這就是基建的一種。只是這種基建只有您能用,和其他基建屬于所有人共有不太一樣而已。”
“但從某種角度來講,宮殿所在的區域,極大地緩解了該地區的人口密集程度,綠化面積,城市環境。所以實際上對普通人來說,宮殿類似于要收門票所以舍不得進去的公園。”
聽卜式這么說,劉徹笑容一滯。
收門票所以舍不得進去的公園?
另一邊,桑弘羊似乎有話說,但最終沒有說出來。
劉徹:“你有話直說。”
在劉徹的經濟小團隊里面,卜式和桑弘羊一直是對著干的。
卜式的理念是,利用經濟手段,引導民生,讓百姓過得更好。
而在桑弘羊的理念里,百姓只是經濟的一部分,如果有好處,那自然可以讓百姓過好日子,但如果為了大漢的強盛,犧牲百姓是在所不惜的。
他們的理論是完全相對的。
如果不是霍海改變了歷史,此時的卜式已經要準備當丞相,然后準備憤而卸任了。
之所以憤而卸任,就是因為桑弘羊的理論和他的完全不對付。
對于劉徹而言,他們兩人的理論都是對的。
這就像是陽光和陰影。
有陽光就有陰影,如果沒有了陰影,那不是陽光充滿了世界,而是陽光消失了。
所以,劉徹把兩人都扶持著,在他們的意見中搖擺上升。
大漢的經濟,也在他們的搖擺中,跟著搖擺上升。
不過很明顯,劉徹更加偏向于更年長,更穩重,更手段平和的卜式。
桑弘羊也就是表演一下欲說還休罷了,劉徹讓他說,他立刻開口:“陛下,十年前您一個人占據著整個長安百分之八十的建筑空間。長安的所有建筑,有八成都是您的宮殿。而現在,連百分之五,都不到。”
桑弘羊剛說完,卜式立刻補充:“十年前也是有陵縣和閭里的。”
桑弘羊馬上:“但十年前,三輔之地,城墻之外,有一半的土地,都是陛下的上林苑和宮殿群。”
桑弘羊說的是對的。
如果把長安的生存空間看成是一個整體,那么十年前的劉徹占據百分之八十,而現在,大概占據百分之四左右。
卜式:“你也別忘了,當初陛下的宮殿合起來,不過城內四座,城外十座,如果以當初一座建章宮的大小作為一座宮殿的面積計算,現在陛下在城內,有十四座宮殿,在城外有三十三座。”
這些宮殿,每一個獨立的宮殿都堪比一個故宮。
劉徹修了四十七座。
分布在原長安老城,新咸陽宮,霸上宮,原上林苑宮殿群,現漕運附近。
這些地方。
以前修一座宮殿,要發動幾十萬人,至少是二十萬起步的徭役。
而現在,修建當初那樣一座宮殿,也就是一萬人左右,發工資,一年多就能搞定。
而現在的一座宮殿,感官品質上其實要比當初好,之所以用的人少,是工藝進步,和工具進步。
最近幾年,每次長安城出現了有大量工人找不到工作的情況,劉徹就開始修建‘基建’工程。
包括漕運,貨車,修繕運河上林苑建設。
宮殿建設反而是其次。
以現在長安城的工人數量,真要是出錢,劉徹真可以修建一個‘早上從五百平米的大床上醒來,還沒跑到廁所,就尿了一褲子’的大宮殿。
但沒必要。
聽完兩人的說法,劉徹也不在意,笑了笑:“雖然比例降低了很多,但是數量上卻是暴漲。”
“就跟霍海說要把長安這個大餅做大是一個道理,雖然朕占的少了,但是絕對數額方面,反而是暴漲了幾十倍。只是宮殿這方面沒這么夸張,朕不需要幾十倍的宮殿而已。”
以劉徹現在的財富數量,真要是想要被罵勞民傷財,完全可以從把新咸陽宮到建章宮這一串,全修成他的宮殿。
問題是,給誰住?
現在甚至奢侈到了太子會客有一個專門的宮殿,皇后刺繡有一個專門的宮殿,劉徹看書寫字有個專門的宮殿。
小朝會有一個專門宮殿,大朝會也有一個專門的宮殿。
平時辦公務,有三個,分布在城內,城南城西三個方向。
第(1/3)頁